大麦适时收获是高产丰收的重要环节。收获过早, 灌浆不足, 千粒重及出粉率降低, 产量、品质受彩响;收获过迟, 籽粒干重略有下降, 同时断穗、 落粒等机械损失增加, 遭遇阴雨天气, 麦粒还易霉烂变质, 甚至产生穗发芽,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就更大。大麦麦粒灌浆成熟过程分为三个时期: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该作物的成熟特性及试验研究表明:大麦以蜡熟中、后期收获最好, 产量最高。大麦蜡熟期一般为5-7天,田间长相的评定标准: 麦穗变黄, 叶片枯黄, 茎杆金黄, 麦节带绿, 麦粒腹沟淡黄, 籽粒内部呈蜡质状, 用指甲可掐开, 也可挤压成饼, 但不发粘, 也无乳浆或水份渗出。
大麦收获时期的确定, 除考虑大麦的成熟特性外, 还应综合用途、品种、茬口、劳力、天气变化及收获方法等因素。作商品粮的大麦, 一般在蜡熟末期开始收获, 此时产量高、品质好;留种用大麦、收割期可推迟到完熟初期, 有利发芽率的提高;食用和饲用的多棱大麦,在蜡熟期收获均可;啤用二棱大麦, 一般品种穗轴坚硬,不易折断,宜在腊熟末期至完熟期收获,此时籽粒蛋白质含量稍低,酿造品质佳;兼收麦茎供编织用的大麦,宜提前6-7天收获, 以保持麦秆的韧性和光泽;作青刈用的饲料大麦, 在抽穗前收, 这时营养价值和产草量均高,且易消化, 以利饲料报酬率的提高。
为确保大春作物按时栽插播种, 错开季节劳力紧张, 麦收后不能及时脱粒而需堆放的, 收割期可提早到蜡熟初期。根据天气情况, 抢晴收获, 收后尽快脱粒晾晒避免受潮、霉变和粒色加深, 提高品质, 确保丰收。
上一篇: 怎样进行生姜播种?
下一篇: 温室茄子盛果期管理措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