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通过政策手段,引导农民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将对企业的补贴直接补贴给农民;并通过建立专业农业组织,让农民的博弈能力和市场话语权扩大;培育相对绿色的生产方式,推动农产品品牌的建立。
海南毒豇豆事件的源头指向了高毒禁用农药。南都记者近日在海南三亚等地采访时发现,原本早已列入海南黑名单的水胺硫磷等16种高毒禁用农药,并没有就此退出江湖,而是一直潜伏在地下,禁用农药屡禁不绝的背后,是无良商家追逐利益的驱使和相关部门监管的缺失。
农药,并不是一个陌生的东西,我们每天餐桌上看似光鲜的蔬菜,正是农药和化肥的“功劳”。农药监管的缺失,导致农药生产、销售、使用的混乱,高毒农药因其成本低廉、效果明显,而被使用。监管的缺失,是管理体制之弊,一定程度也是现代社会对农产品产量,所谓质量(譬如表面的鲜嫩、味道爽口等)的过度追求。
但农业的现代化,不仅仅是规模化、工业化,精耕细作、绿色无污染也是题中之义。狭义的理解和利益的追求,使得农产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污染最大的产业是农业。农业从一个无污染的绿色产业变成今天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甚至部分农产品还有毒,正是剧毒、高毒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泛滥造成的。今天农产品的增产、增值,除了品牌化,主要靠化肥和农药,其他因素的贡献越来越小。
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也经历过一个这样的阶段。我们今天正在重复这样的历史,并且是变本加厉。有研究报告曾指出,中国农业生产和农业化学品工业消耗的石化能源占全国石化能源总量的15%。随之而来的是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隐患。其实化肥和农药生产过程中的高耗能还算不上最大的污染,氮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大量的氮肥和农药流失到土地和河流之中。特别是,一般来说,最好的粮食和蔬菜、瓜果生产地,都位于大河流域或者类似海南靠海。水污染的严重性,已经不用多作描述。而严重的水污染,进一步导致人畜饮水安全问题,以及农业生产安全隐患。
值得一说的是,农业现代化之所以变成石化农业、有毒农业,事实上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扭曲政策不无关系。因为政策导向上,氮肥等化肥生产和农药生产,获得了各级政府大量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涉及上下游、税收、运输各个环节。本来,这样的优惠政策是为了降低农资产品价格,减轻农民负担,反哺农民,但是农民没有获得增收,农资领域的补贴大部分被化肥、农药生产企业拿走。获得好处的企业和相关部门,逐步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并扩大优惠政策。事实上,这进一步导致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
所以,实现真正的现代农业、绿色农业,关键是要改变现有的利益结构。要通过政策手段,引导农民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将对企业的补贴直接补贴给农民;并通过建立专业农业组织,让农民的博弈能力和市场话语权扩大;相对绿色的生产方式,也将推动农产品品牌的建立,增加农民收入,形成良性循环。无疑,这将损害现有的利益分配机制,而利益结构的改变,从来都不是轻松的事情。
上一篇: 种公牛采精的管理措施?
下一篇: 春小麦该怎么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