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稻草或麦秸仿野生无污染栽培食用菌技术是我国农技人员针对农村利用率不高的稻草、麦秸等大量农作物秸秆而设计的。经多年栽培试验,彻底解决了野外利用秸秆大田种植食用菌保湿遮阴难、杂菌污染率高、费工费时等诸多弊端和难题,不需任何专用设备,不用切断粉碎,不添加任何辅料,只需将秸秆定量浸水,即可在室外仿野生周年大面积栽培平菇、凤尾菇、榆黄菇等食用菌,使人工种植的产品具有野生菇的色泽和风味。采用该技术每亩可利用秸秆4000千克--5000千克,而成本仅1000元左右。种菇畦还可适当套种玉米、向日葵、瓜、豆等作物,效益可观,增产潜力较大。
1.原料处理(浸料) 用于种菇的稻草或麦秸必须彻底晒干,收获不久的秸秆细胞还有生命力,菌丝很难分解其纤维素和木质素。将稻草扎紧,每捆7千克左右。把适量生石灰放入池内,加水至池子容量的4/5,每100千克水放生石灰0.4千克--0.5千克。将稻草捆沿着池边纵向放入,可放2层,上压石块,使稻草全部浸没在石灰水里13分钟--15分钟,然后把浸泡的稻草捆取出,沥水20分钟,堆成大堆。麦秸的预湿方法和稻草的预湿方法一样,但浸泡的时间必须长于25分钟。第1池料取完后,再按比例补加生石灰和水,继续浸料,如此重复,每天可浸栽培料1000千克以上。把浸水后的稻草捆堆放在一起,盖膜并沥水1天,再进行发酵处理。先在场地上用砖石铺20厘米高的平台,再在平台上面铺木条,宽度1米左右,长度视原料的多少而定,料堆应上下大小一致,建成四方体的原料堆,最后覆盖薄膜和保温物。一般发酵5天--7天,透过薄膜发现秸秆上长满雪花状物质时即可利用栽培。
2.菌种选择 应选高产、抗逆、广温型菌株。
3.建畦 种菇场地要选在距水源较近,周围无畜圈的地方,无水的稻田、果园的空地等均可用来栽培食用菌。春夏季节栽培畦宽度不得超过60厘米,晚秋和冬季栽培畦宽度以90厘米--100厘米为宜,长度可根据场地自定。栽培畦与栽培畦之间要留出30厘米--40厘米的走道(雨季可作排水沟)。建畦时,将畦里泥土挖在两边,使之成为畦埂,一般畦埂高度为20厘米。
上一篇: 有机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
下一篇: 象的鼻子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