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棉花 > 棉花“白露花,不归家”的说法科学吗? 棉花

棉花“白露花,不归家”的说法科学吗?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白露”节气,一般在9月7或8日,随着太阳的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赤道移近,白天增温减少,夜间辐射冷却加剧,使近地层气温降至露点温度以下,空气中的水汽局部达到饱和,便在地面或植物的茎叶等地物,形成较为凝重的小水珠,故称之为“白露”。由于此节气处于夏秋季节转换期,气温降低,有些地方的农民群众,流传了一种说法:“白露花,不归家”。其意是白露节后,棉花开的花就不能结铃吐絮了。

  其实不然。棉花属无限花序,又较为耐旱,在气象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具有无限生长的特性。此时,江淮流域一带,常常在减弱的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可谓“秋高气爽”。气温夜间虽然有所偏低,但白天较高,大多数地方在白露以后至9月15日以前,日平均气温一般都在22℃以上,加之9月下旬到10月15日前,又大都在18~21℃,白露后几天开的花,在50~70天后即可吐絮,一般都不会遇到初霜,所以“白露花,不归家”的观点是不对的。也就是说,除个别秋寒过早的年份外,绝大多数都能成铃吐絮。而且由于白天光照较多,气温较高,夜间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对棉花结铃与伏、秋桃的增重均较有利。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总趋势下,我国一些地方秋季气温较往年偏高,这样棉花有效花期也会相应延长,使得白露节后开的花,成铃、增铃重的保险系数更高。若棉花生长后劲较足,可适当推迟拔秆,要不误套作小麦、油菜的适宜播栽期,可在棉田套播(栽)。

  为了充分利用秋季气候资源,争取多成桃,因这类年份,天气常发生干旱,对严重缺水的田块,应及时沟灌或喷灌,少数年份若遇连阴雨,要注意清理“三沟”防渍涝。尤其要及早增施桃肥,还可喷施“白露丹”防早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