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进入后期如何管理?
1、施好拔节肥,浇好拔节水。对地力水平一般、群体偏弱的麦田,可肥水早攻,在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以促弱转壮;对地力水平较好、群体适宜的麦田,要在拔节中期追肥浇水;对地力水平较好、群体偏大的旺长麦田,要尽量肥水后移,在拔节后期追肥浇水,以控旺促壮2、适时浇好浇足扬花灌浆水,开花至灌浆期浇一次水,可以满足小麦后期生长需求。但成熟前土壤水分过多会影响根系活力,小麦成熟前10天要停止浇水。3、防控病虫害。重点防治纹枯病、条锈、赤霉病、吸浆虫和蚜虫,加强预测预报,查准病情、虫情,准确预报,及时防治。4、适时收获,收后晾晒。小麦蜡熟末期是收获的最佳时期,此时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大,千粒重最高,应及时收获。收获后要及时晾晒,防止遇雨和潮湿霉烂,并在入库前做好粮食精选,保证小麦商品粮的纯度和质量。
1、重视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吸浆虫防治要采取拔节期和抽穗期两次防治的方法。拔节期可结合水肥管理撒毒土防治,每亩可用4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兑水10倍稀释,喷洒在25-30公斤细沙土上,混匀后均匀顺麦垄撒施。抽穗期每亩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80%敌敌畏乳油5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50毫升+80%敌敌畏乳油50毫升,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小麦抽穗后,当百株蚜量达到500头以上时要及时防治,农药品种和用量参照抽穗期防治吸浆虫成虫的方法。若发生小麦白粉病和锈病,病株率达15%以上时,可结合防虫增加20%粉锈宁乳剂50毫升一起喷雾。
2、在防病、防虫的同时,为了提高叶面光合作用和叶片功能期,可以将磷酸二氢钾、天达2116等叶面肥与杀虫剂和杀菌剂一起混配喷施,既能一喷多用,又可节省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3、做好田间去杂。小麦制种田应在抽穗期和蜡熟期进行两次去杂,主要是拔除株高、穗形和叶色等形状差异较大的杂株或病株、劣株。去杂应整株拔除,不宜剪、割穗,以防遗漏穗层以下的二层杂穗,收获期间做好防杂保纯工作。
上一篇: 短枝型苹果树怎么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