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豆类作物 > 绿豆 > 绿豆猝倒病病原是如何传播的? 绿豆

绿豆猝倒病病原是如何传播的?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猝倒病是真菌病害。病菌的腐生性很强,可在土壤中的病株残体上营腐生生活,能长期生存。病菌以卵孢子和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和度过不良的环境条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侵害寄主。菌丝体可产生孢子囊,游动孢子直接侵害幼苗,引起猝倒。病菌借雨水或灌溉水的流动而传播。此外,带菌堆肥的应用、农具等也可传播。病菌侵入后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猝倒病菌的寄生性都比较弱,只有在细苗生长衰弱或幼茎尚未木栓化时才能侵入危害。影响发病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环境条件与发病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41℃,最适温度为29~31℃,孢子囊形成的适温为20℃,萌发适温为24~26℃。病菌生长与孢子囊萌发均要求高的湿度。由此看来,病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大,在冬春育苗中,一般温度较低,湿度较大,是导致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苗床通风可以降低苗床内的空气湿度,排除苗床内肥料发酵等产生的有毒气体,同时能引入幼苗必须的二氧化碳,这些都是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力。但是,在冬春季节通风有降低苗床温度之弊,所以多数苗床通风不良,这也是发病较多的原因之一。

②苗床管理传统的育苗技术,苗床中温度较低,发病较重;而利用人工控温的现代化育苗技术,苗床温度适宜,则发病很轻。苗床的选地亦很重要,在地下水位较高,苗床湿度较大,土壤粘重,地温不易升高时,也易发病。苗床建在多年的老苗床地上,病原较多,则易发病。苗床管理不当,如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浇水量过大、浇水过勤、通风不及时等,均会造成苗床内湿度过大而造成发病条件。此外,苗床的保温条件不良,苗床温度较低,不利于秧苗生长也有利于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