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病原之一,可引起多种水生动物疾病,导致中华鳖多种病症。给养殖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在生产中对该病作出正确诊断,正确选用防治药物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叙述了扬州地区某甲鱼养殖场嗜水气单胞菌导致的中华鳖疖疮病的主要病症,病理变化;嗜水气单胞菌的培养特性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类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为生产中防治该细菌性疾病提供参考资料。
一、发病情况与病理变化 扬州地区中华鳖疖疮病在自然条件下5-10月都有发生,但以5月中上旬最为突出;而温室中秋冬季也有发生。病程因水质条件、管理水平等的不同而有长短差异,但其典型病症基本一致。发病初期,中华鳖摄食量减少,发病中华鳖的背、腹面及附肢表面可见大小不一的白色斑点和黄色溃疡点。随着病情的发展,斑点或溃疡点扩大,表皮坏死,溃烂,病灶部充血,继而发展成疖疮。疖疮中可挤出淡黄色颗粒物。发病后期,疖疮中间溃烂,人为推除即形成孔穴,同时孔穴周围 伴有出血。发病中华鳖爬出水面,静伏休息台,反应迟钝,两眼无神,此后陆续死亡。解剖检查濒死中华鳖可见肝脏肿胀(肝间质水肿),肝脏表面纹理清晰。严重者肝小叶表面局部有白色点状坏死。脾脏肿大。个别中华鳖心肌部分坏死(呈白 色)。口腔及咽部粘膜充血。胃肠内无食物,胃肠壁充血并伴有出血点。
二、实验室诊断 1.细菌分离 取病症典型濒死中华鳖,无菌操作取其肝脏和体表疖疮内容物涂片及染色油镜下观察,同时划线接种于绵羊血琼脂平板,28CC培养18小时。挑选典型溶血菌落,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纯培养,同时4摄氏度保存部分菌株备用。 2.细菌的形态及培养特性 显微镜下分离菌与培养物染色特点及形态一致。该细菌革兰氏阴性,短杆状,单个或成对存在,两端钝圆,端生单鞭毛,有运动性。2%磷钨酸(PH7.0)负染,透射电镜观察,细菌大小为(0.75--O.8)x(1.2--1.5)微米,无荚膜。在血平板上28摄氏度培养24小时,菌落直径1-1.2毫米,谈绿色,呈现典型的 p-溶血。在营养琼脂平板上,菌落呈半透明的乳白色,表面光滑,湿润,圆形隆起,边缘整齐。营养肉汤培养,有膜,浑浊。 3.分离菌的生理生化特性 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试验用纸片法,其它采用微量生化反应管系统进行。 分离菌氧化酶试验阳性,接触酶试验阳性,吲哚产生,水解七叶灵,KCN肉汤中生长,利用L-组氨酸、IJ-精氨酸、I'-阿拉伯糖,发酵水杨昔、蔗糖、甘露醇,不发酵肌醇,V-P反应阳性,葡萄糖发酵并产气,半胱氨酸产H2S。根据以上特性,该分离菌属于产气单胞菌属的嗜水气单胞菌。 4.致病性试验 选健康中华鳖6只,体重O.65-O.67公斤/只,其中四只分别腹腔注射24小时(28Y)肉汤培养物O。25毫升(细菌数8x107个/毫升),另两只分别腹腔注射灭菌肉汤0.25毫升作为对照。在水温 23-25()条件下,24小时后试验中华鳖 表现为两眼呆滞,反应迟钝。此后附肢、颈部、背板等表面出现大小不一溃疡斑点,先后在5。10天内死亡。内脏器官的病变与自然发病的病状相似。并从肝脏中分离到与接种菌一致的细菌。对照组末发现明显异常。
三、致病菌的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采用药敏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K-B法)。28摄氏度条件下培养24小时,检查致病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药敏纸片由上海市医药化验所生产,以三次平行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确定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表明该细菌对庆大霉素、痢特灵、氯霉素、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新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对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5、麦迪霉素不敏感。
上一篇: 鸡霉形体有哪些症状?如何治疗?
下一篇: 扭肚藤的分布范围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