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农村生猪疫病流行的原因
(一)流通环节是引发生猪疫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1、染疫仔猪进入流通环节,引发疫病流行。
2、仔猪经营户及养殖场不履行准调、报检制度,从外地调入仔猪。
3、仔猪经营户逃避检疫、监督与管理,出售染疫仔猪。
4、流动屠工出售病死猪肉,引发疫病流行。
(二)其他引发生猪疫病流行的原因
1、养猪专业户及农户不报告动物疫情,随意处置染疫动物。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因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监督管理不力也是造成动物疫病大面积流行的原因之一。
2、部分畜牧兽医工作者缺乏动物防控意识。
(1)不按操作规程进行防疫注射。
(2)村级动物防疫员缺少必要的消毒器械及药物,消毒灭源意识薄弱。
3、免疫观念淡薄、程序不规范。
4、消毒灭源意识淡薄,方法不科学。
5饲养管理粗放,动物保健意识差。
二、当前农村生猪疫病流行的控制措施
(一)完善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及队伍建设,强化流通领域的监管力度
1、通过法律手段,制定不免不出证,无证不得进入流通领域的规定,加强产地检疫力度,对没有按程序注射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疫苗的生猪一律不出具产地检疫合格证,一律不准外调,从源头防止疫病输出。
2、完善动物准调与报检制度。
3、实行屠宰许可制度,执行定点屠宰、凭检疫证明屠宰的制度。
二)建立养殖档案,实行旬报制度
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要对各养殖户规范动物养殖档案及防疫档案。每月到养殖大户对疫病至少监测3-4次,及时发现疫情及时处置疫情,将染疫动物及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置于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的监控之下,从而有效预防疫情的扩散。
(三)加强培训,增强畜主的防疫免疫意识
畜牧部门每年要针对当地动物防疫的需要,组织养殖大户进行3-4次动物防控知识及养殖新技术培训,使养殖户能熟练掌握正确的疫病防疫程序和方法以及正确的消毒灭源技术,使他们都能自觉、主动、正确地对待动物防疫工作。
(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走现代畜牧之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对肉食品的需求已经从量的需求向优质、安全、卫生转变。为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摒弃农村散养陋习,引导养殖大户由粗放型饲养向规模化经营,封闭式管理迈进,向科学化、生态化、现代化迈进,建立生态养殖小区,走规模化标准化、环保化养殖之路。
上一篇: 葡萄透翅蛾的危害有什么规律?
下一篇: 请问什么是构成小麦产量的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