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 养鸡场怎样防治禽流感

养鸡场怎样防治禽流感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答:

生活区、生产区和污染区三大功能区之间设立隔离带,并实行严格消毒。同一养禽场内只能饲养一种类型的家禽,严禁鸡、鸭、鹅、鸽子及野生鸟类混养。

鸡场必须实行封闭式管理,饲养人员必须生活在养禽场内,生产人员包括饲养员、饲料调配人员、兽医等进入生产区、应穿工作服和工作鞋、帽,工作服和工作鞋、帽,应经常清洗消毒,不可穿出生产区。工作人员家中不得饲养家禽和野禽。工作人员所食用的鸡蛋、鸡肉均由场内统一供应。兽医人员不得对外诊病。外来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谢绝任何形式的参观活动。

场区大门口要设消毒池,场内应由专人管理,消毒池要定期更换和补充消毒液,以保持消毒浓度,并监督出入人员、车辆的消毒。进厂工作人员一律脚踏消毒垫进入厂区,生产区消毒处还要设清洁消毒间,进入生产间的员工要脱掉衣服进入淋浴间清洗,之后换上专门的工作服工作靴,按规定的紫外线照射时间照射后,脚踏消毒池进入,在进入鸡舍时要消毒双手,在鸡舍门口设置消毒盆,双脚踏入消毒盆后才能进舍工作。每栋鸡舍配有专职管理人员,不能串舍。各种鸡舍的生产用具也要专舍专用。

从生物安全的角度考虑,鸡场还需要建立以下生物安全制度:运送饲料用具的车辆一律走净道,运送鸡粪、毛鸡、病鸡的车辆走脏道,两道在场内,在养殖场生产中尽量避免家禽与野禽的密切接触,尤其是不要接触野鸭等禽类。这对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鸡场内禁止饲养猫、狗等其它动物。

禽流感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力较差,只要消毒措施得当,不难杀灭禽流感病毒。养禽场常用的消毒剂,如醛类、含氯制剂类、氧化剂、碱类等都能杀死环境中的病毒,场舍环境采用下列消毒剂消毒效果比较切实有效。鸡群出栏或转舍后,要进行空舍消毒制度,尤其是发生过禽流感的鸡场,首先要将圈舍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彻底冲洗圈舍,冲洗干净后用醛类、含氯消毒剂、酚类、氧化剂、碱类等均能杀死环境中的病毒。消毒时,地面、网床、鸡舍大门都要喷到,消毒后,空栏时间不少于一周,每一批鸡入舍要采用全进全出的方式,绝不能混养。在饲养期间还要圈舍进行带鸡消毒,孵化房、每周消毒1-2次,育肥舍、种鸡舍每周消毒1次,用高效低毒消毒剂。

散养农户要做好对家禽、圈舍及周边环境的定期消毒,工作人员要定期到农户家里对家禽进行禽流感疫苗免疫,在买卖家禽时要严把检疫关,严防有病的家禽出栏。严防疫病的传播。平时禽舍应关闭,以免野禽、鼠类进入。废弃物尤其是粪便必须定期管理,采取发酵等措施。

在特定时期内有针对性地注射疫苗是防御禽流感暴发和流行的关键性措施。由于禽流感血清型较多,而且交叉保护性差。因此,接种疫苗时,必须针对当地流行的亚型,选择相应的亚型疫苗免疫,才可以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目前一般用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我们国家使用的主要是预防H5和H9亚型的禽流感疫苗。注射前,首先要看疫苗的有效期,是否在有效期范围之内;其次,要检查疫苗的质量,看有没有变质、沉淀。对鸡群的免疫接种,必须根据本地区及本鸡场的疫病发生和流行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与免疫时机。同时加强抗体监测,用以决定各种苗的二次免疫间隔期或决定是否补加免疫。

安全措施包括的内容很多,严格地说 生物安全措施就是为防止一切传染病源进入鸡场而采取的措施,叫作生物安全措施。通常是,“一隔,二养,三免疫”。

一隔就是要做好隔离。二养就是进行科学化的养殖,要千方百计地为鸡创造一个适合鸡生长发育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应急对鸡造成有害影响,使鸡体本身健康成长发育。这样就有能力抵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第三就是在鸡群的健康的前提下,我们实行严格的免疫制度,使鸡群能保证在我们的科学技术操作范围内,能准确实施100%的免疫,特别是对禽流感的免疫。

由于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急,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目前尚无治疗办法,所以大型养鸡企业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策略,首先要强调预防为主的方针。每一个养鸡场都应该制定和贯彻好卫生防疫制度,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坚决避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传入养鸡场。

当发生大面积的禽流感疫情时,采用灭活疫苗进行紧急免疫,对于大型养鸡场来说,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一般的肉鸡在五六日龄要注射疫苗,一次注射即可保证肉鸡在48天的生长期内是健康的。种鸡由于生长期长,可以注射三到四次疫苗。一定要使用国家批准或者指定的生物药品厂生产的疫苗,而且要做好免疫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