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农业节水技术措施主要有哪些?
膜下滴灌技术、农耕农艺节水技术、灌溉节水技术、集雨补灌工程技术、土壤覆盖保水技术、坡改梯土壤蓄水技术等。
一)土壤耕作抗旱节水技术
1、深松、深耕、浅耕相结合;2、垄作与覆膜结合措施3、 种植耐旱作物和耐旱品种,合理轮作
(二)以肥调水抗旱节水技术
1、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以无机促有机技术,有机质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2、平衡施肥技术
(三)以覆盖为主的抗旱节水栽培技术
利用地膜、秸秆覆盖农田、果园,具有保墒、增温、节水、增产效果。
(四)应用化学抗旱剂技术
1、保水剂:保水剂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和保水性。
2、抗旱剂:也叫抗蒸腾剂,属天然腐殖酸,其主要作用是减少植株气孔开张度,减缓蒸腾;改善植株体内水分状况,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增强根系活力,防止早衰。
(一)土壤耕作抗旱节水技术
1、深松、深耕、浅耕相结合措施
深松、深耕可以加深耕作层,增强土壤蓄水、保水能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作物生长环境,更好的接纳和利用降水,使土壤耕层变成良好的"土壤水库"。在土壤深厚的地区,有条件的最好采用深松浅耕相结合的耕作方法:既每三年深松一次,深度一般25--30厘米,期间采用浅耕。无深松条件的要进行深耕,在深度掌握上,秋耕宜深,春、夏宜浅;初耕(第一次耕)宜深,转地(第二次耕)宜浅。这是因为秋耕以后,土壤风化时间长,即使耕得深一些,翻上的生土多一些,经过一冬春的风化,生土也能变成熟土,所以"秋耕宜深"。而春耕或夏耕后,紧接着就要播种,土壤风化的时间短,如果耕得太深,翻上的生土太多,来不及熟化,对作物反而有害,所以春、夏耕宜浅。初耕如不深耕,就不能创造深厚肥沃的耕作层,所以有耕不深,地不熟之说,但是转地(第二次耕)如果超过了初耕的深度,就会翻上大量生土,影响作物生长。要提高耕作质量,耕深耙细,做到旱亦保泽。在时间安排上,以秋耕为主,春耕为辅。
2、垄作与覆膜结合措施
目前,我省垄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大垄种植,即沟距67-80厘米,垄高10-12厘米,沟底宽20--27厘米,沟内种2-3行小麦,垄背套种2行花生或l行甘薯(玉米);另一种是小垄种植,即沟距40--45厘米,沟深12厘米,沟宽16厘米,沟内种1行小麦,垄背套1行花生。尤其是在土层薄、土壤养分贫瘠的山丘旱地,采用蓄水、聚肥、改土耕作法,有突出的增产效果,一般比常规翻耕增产50%以上,有的增产1倍以上。有条件的若配以地膜覆盖增产效果会更好。
(二)以肥调水抗旱节水技术
我省各地试验表明:养分充足的旱地,能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和下扎,提高根系吸水能力,较好地利用土壤水分,达到以肥调水,增强抗旱的目的。针对我省旱地土壤养分含量低,养分比例失调,供肥能力差的特点,要抗旱必须先治薄。因此,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增施有机肥料,推广平衡施肥,培肥地力,以肥调水是旱作栽培的重要措施.
(三)以覆盖为主的抗旱节水栽培技术
利用地膜、秸秆覆盖农田、果园,具有保墒、增温、节水、增产效果。据粗略估计,目前,我省地膜秸秆覆盖种植面积约为1500余万亩。农田、果园地面覆盖,改变了土壤-植物-大气间的能量交换和水分传输过程,改善了农田小气候,创造了作物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环境,具有明显的保墒增温节水增产效果。据曲阜吴村、威海市"农田节水灌溉综合示范开发研究"项目试验,冬小麦、夏玉米、棉花,农田秸秆覆盖量为7500kg/hm2、4500kg/hm2、7500kg/hm2,分别较对照每公顷节水366m3、205.1m3、236.2m3,增产16.2%、7.5%、13.9%;冬小麦越冬期覆盖较对照,可提高耕层地温0.5-2.7℃。麦田(0-10cm)土壤有机质提高4.93g/kg。曲阜果树秸秆覆盖灌溉效应试验表明,秸秆覆盖滴灌较地面灌不覆盖,全生育期减少耗水2756m3/hm2,水分生产率11.48kg/m3,较对照提高5kg/m3,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0.44。
四)应用化学抗旱剂技术
80年代以来,有关化学抗旱剂在我省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应用较多的主要是保水剂、抗旱剂两类。
上一篇: 大白菜根肿病的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
下一篇: 绒山羊一般的抓绒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