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影响微量营养元素有效性的土壤因素有什么? 其他

影响微量营养元素有效性的土壤因素有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影响微量营养元素有效性的土壤因素有哪些?

影响因素有:

1、土壤母质的矿质成分。不同母质上形成的土壤,其微量元素含量相差很大。

2、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有机质中含有一定数量的微量元素,不少有机成分对微量元素含量还有络合作用,因此,微量元素常富集于有机质丰富的表层土壤中。

3、土壤的酸碱度及淋溶强度。土壤的酸碱度不仅影响矿物的风化速度,而且也影响风化产物中微量元素存在的形态。

4、耕作制度和施肥情况。在我国的耕作土壤中,由于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土杂肥的结果,使耕层土壤经常获得微量元素的补充。

从理论上讲,土壤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足以满足作物几十年的需要。尽管如此,为什么还经常出现微量元素的缺乏症状呢?这是由于土壤微量元素的特点——全量高而有效性低所决定的。更重要的是许多环境因素,影响着微量营养元素有效性。它们是:

(1)土壤酸碱性(即pH) 如图4所示,一般在酸性(pH<6.5)条件下,由于铁、硼、锰、铜、锌的溶解度增加,因而它们的有效性也随之提高;而钼相反,其有效性会降低,所以酸性土上容易缺钼,而当土壤pH下降到5.0以下时,锰、铜、锌、硼的有效性也会下降。

在碱性(pH>7.5)条件下,提高pH值能显著降低土壤中铁、硼、锰、铜、锌的有效性,所以石灰性土壤上容易缺乏这些微量营养元素。

(2)氧化还原状况 在相同pH条件下,还原态铁、锰、铜的溶解度一般均比氧化态的大,因而有效性较高。

(3)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一种天然螯合剂,它可以与金属微量元素螯合,如铁、锰、铜、锌等,使其有效性降低。但是一些简单的螯合物可以被作物吸收利用。


(1)土壤酸碱性(即pH) 如图4所示,一般在酸性(pH<6.5)条件下,由于铁、硼、锰、铜、锌的溶解度增加,因而它们的有效性也随之提高;而钼相反,其有效性会降低,所以酸性土上容易缺钼,而当土壤pH下降到5.0以下时,锰、铜、锌、硼的有效性也会下降。

在碱性(pH>7.5)条件下,提高pH值能显著降低土壤中铁、硼、锰、铜、锌的有效性,所以石灰性土壤上容易缺乏这些微量营养元素。

(2)氧化还原状况 在相同pH条件下,还原态铁、锰、铜的溶解度一般均比氧化态的大,因而有效性较高。

(3)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一种天然螯合剂,它可以与金属微量元素螯合,如铁、锰、铜、锌等,使其有效性降低。但是一些简单的螯合物可以被作物吸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