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技术有哪些? 水稻

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技术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做好测报工作,搞好迁入趋势分析,种植时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减少虫源。

(2)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防止后期贪青徒长,适当烤田,降低田间湿度。

(3)选育推广抗虫丰产品种,防止褐飞虱新生物型出现。如中国杂交稻汕优6号,在褐飞虱生物型I的地区受害轻。此外,可因地制宜选用湘早釉1号、3号,广优青,七桂早25,威优35,Ⅱ优46,威优64,南京14,扬稻3号,水源290,秀水620等抗虫品种。

(4)保护利用天敌。(5)在若虫孵化高峰至2—3龄若虫发生盛期,及时喷洒25%扑虱蚜可湿性粉剂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早稻、早中稻、晚稻田每667平方米 20-30g,迟中稻田50g,或10%多来宝悬浮剂50—100ml,也可用10%二遍净(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每亩用药10—208对水60kg)1—30天防效90%以上,持效期30天。此外,用80%杀虫单粉剂35—408,早期防治效果优于叶蝉散,且可以兼治其它害虫。提倡施用20%康福多浓可溶剂,每亩 6—8ml40%灭抗铃乳油30-40g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每亩用有效成分2g防治稻飞虱,兼治叶蝉和蓟马。也可选用75%虱螟特可湿性粉剂(杀虫单加噻嗪酮)650g/hm2防治飞虱,兼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