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向日葵 > 向日葵菌核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是什么? 向日葵

向日葵菌核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症状及发病情况。该病在我区为害向日葵主要表现症状有两种类型,即茎腐型和花腐型,茎腐型在茎秆的各部位都能发生,初期在茎表面出现椭圆形褐色病斑,逐渐扩大,约15-20天后大面积的黑褐色病斑绕茎一周形成扣环后,植株萎蔫死亡或遇风猝倒死亡,此类型症状多见于茎中下部或穗颈处。花 (穗)腐型于向日葵开花后在花盘背后的花托部分出现水渍状淡褐色圆形病斑,扩大到全花盘后使组织腐烂变软,腐解后无明显的恶臭味。天气潮湿或遇雨会出现白色菌丝,最后形成黑色菌核,病菌亦可侵染蔓延到花盘正面,菌丝遍布在籽粒之间,形成黑色菌核网覆盖在花盘。后期因花盘组织结构腐烂使整个花盘落地或部分或全部籽粒落地。籽粒上的症状一般不十分明显,严重时果皮脱色变白,籽仁褐色,失去商品和种用价值。
二、病源及流行规律。病原菌的寄主范围十分广泛,除向日葵外还可危害油菜、莴苣、菜豆、胡萝卜、芹菜、番茄、辣椒、茄子、甘薯、马铃薯、烟草、芝麻等其它十字花科、菊科、豆科、茄科的蔬菜和草本观赏植物达64科360种植物,引起幼苗猝倒和各种形式的软腐病。当前我区生产上使用的当家品种均属感病型。向日葵生育前期比较抗病,开花末期到成熟期抗性消失。很容易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大流行,一般7-8月连雨天多,茎腐型的发病就重,如2000年8月上旬连雨天多,旬降水56毫米,造成现蕾期的向日葵植株因茎腐型菌核病的侵染而折倒,严重地块达15.60%。9-10月份连雨天多,花腐型的发病流行就重。2003年9月下旬到10月中旬连降数场中至大雨,致使向日葵大面积倒伏,更加重了菌核病的流行为害。
三、防治技术。因2003年向日葵菌核病严重发生和为害,给2004年向日葵的生产带来了很大隐患,主要是增加了种子带菌和土壤中菌核数量和密度,在防治技术上采取以下措施。
1、实行轮作: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年,一般3年后活力大部丧失,所以采取向日葵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换茬,能大大减轻发病。轮作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不能与豆科、十字花科、茄科等作物轮作。
2、搞好田园卫生:将病株、残枝败叶、病花盘、籽粒彻底清除出田间深埋,或烧掉以减少病原。
3、种子处理:从无病区引进或从健康花盘收集种子,经挑选去除夹杂的菌核,播前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等药剂用种子量的0.3%-0.5%拌种,防治效果能够达80%以上。
4、花期及时喷药:当向日葵现蕾开花后,如遇连阴雨天,或本身就是重病连茬地块应及早用药防治,药剂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亦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于盛花期后每隔7天1次连喷药2-3次,防治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