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瘦肉型猪胴体组成生长模式?

瘦肉型猪胴体组成生长模式?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头仔猪出生到长大出栏,其骨骼、肌肉、脂肪、皮肤等组织和器官都在不断地生长,体积从小到大,体重不断增加,最终出栏,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
随着年龄的增长,猪的体重增长速度加快,到了一定年龄阶段,又减慢了速度,呈现了慢—快—慢的趋势,这是客观规律。所以必须抓住断奶后早期生长快的阶段,加强饲养管理,这样可使猪的一生都有理想的生长速度。
组成胴体的骨、肉、脂、皮四大部分,其生长强度是不均衡的。骨骼在生后2月~3月龄至体重30公斤~40公斤时,是生长强度高的时期,同时肌肉组织也在生长和发育;体重50公斤~60公斤时,肌肉组织充分发育;90公斤~100公斤阶段,肉质得到改善,又称为肉质改善期,即肌细胞中干物质相对增多,肌肉组织生理生化功能完善;从食品的角度来讲,这一阶段的肉质是最好的。在体重100公斤以后,脂肪组织又强烈地生长,胴体的背膘厚度增加,腹部脂肪和肌间脂肪沉积量增加。皮肤的生长是随体积的增大而增加,但皮肤厚度的增加,除品种特点外,其最旺盛时期还是在脂肪沉积之后,所以在养猪生产中总结出:小猪长骨、中猪长皮(指内脏)、大猪长肉、肥猪长膘的规律。
随着生长发育,猪体组织成分,如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的含量也有规律性的变化。从整体上看,猪在生长发育前期,增长的主要是水分、蛋白质和灰分,中期减少,后期更少,脂肪的增长主要在后期,所以,为获得高瘦肉率的胴体,育肥猪必须适时出栏。
根据上述规律可以得出这样的概念:生长前期,猪的新陈代谢水平较高,生理活动旺盛,因此,饲料中必须供应充足的蛋白质和矿物质,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组织的生长发育。供应的蛋白质不仅要求数量充足,而且质量应该好,要保证必须氨基酸的平衡。如要达不到平衡,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再高,还是不能被机体利用而从粪、尿中排出,造成蛋白性饲料的浪费;而蛋白质饲料价格较高,这对提高养殖生产效益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