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真胃移位一般发生于4胎次~5胎次分娩前后的母牛。它与分娩前的营养缺乏、母牛体位的变化以及其他因素有关。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致使胃肠活力下降,平滑肌的功能紊乱,瘤胃空虚,因而导致真胃的正常位置发生变化。高产奶牛的真胃移位发病率一般为3%。
奶牛真胃移位发生在犊牛、育成牛、 经产牛的任何生理阶段,但主要是头胎产后6周内发病率较高。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认为发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产后摄入能产生挥发性脂肪酸过多的酸性饲料如:青贮玉米和玉米。
⑵与产后低血钙、酮病、胎衣不下、子宫炎、乳房炎、难产、消化不良等等有密切关系。
⑶多年育种使腹腔容积增大(为能采食更多的饲料满足自身的营养需要)这使腹腔内的空间相对增大,悬垂游离的真胃极易移位到左侧。
真胃移位致病因素较为复杂,根据其发生规律,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分娩因素
分娩是真胃移位的直接原因,奶牛分娩前后,其腹腔脏器发生明显变位。在怀孕后期,妊娠子宫使瘤胃从腹底被抬高,真胃可以移到瘤胃底部,甚至左侧造成生理性变位,分娩后子宫内压力减小,瘤胃将真胃推回右侧。但部分牛的真胃被压在瘤胃的下部或左方造成奶牛真胃移位。发病症状常出现于产后10-20天。
2.疾病因素
某些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如产后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产后瘫痪、酮病、真胃炎及慢性消化不良等疾病均易引起真胃移位。
3.饲养管理因素
由于怀孕后期超量饲喂精料,使瘤胃和真胃蠕动减慢,并很快在瘤胃中发酵,产生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引起真胃弛缓、扩张、充气,后因受压迫而造成移位致病。同时也会因管理不当、运动不足、突然受惊吓等因素引发真胃移位。
上一篇: 花生根腐病的病原菌是什么?
下一篇: 夏玉米田使用除草剂,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