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其他蔬菜 > 玉米苗期几种常见现象? 其他蔬菜

玉米苗期几种常见现象?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玉米苗期几种常见现象

1、黄叶苗:秧苗叶色淡绿,然后逐渐变黄,严重时全叶枯死。 2、白化苗:叶片上有白色条纹,严重的全株叶片发白,严重时全叶枯死。 3、僵叶苗:主要出现在幼苗3叶期之前,秧苗株形细小,叶片淡绿,黑根多,移栽后,除新叶呈绿色,外叶发黄发僵,抗逆性差,易出现死叶、死苗。 4、红叶苗:小苗生长缓慢,叶片小,根系生长不快,叶色逐渐变红,以至于枯死 。 5、黄绿苗:秧苗叶片细窄,株形矮小,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严重时叶面呈褐色,最后焦枯。 6、矮花叶病苗:在植株新叶茎部出现许多椭圆形褪绿小点,然后逐渐沿叶脉发展成虚线,向叶尖扩展,叶脉仍保持绿色,形成褪绿条纹,严重时叶片褪绿并且干枯。 7、粗缩病苗:在秧苗5-6片叶时,叶背部叶脉上产生长短不一蜡白突起,病叶特征:叶色浓绿,宽短,硬脆,叶片用手擦有一种粗糙感,病株节间明显缩短,严重矮化,上部叶片密集丛生,呈对生状。

一、紫苗、僵苗
  叶除了变紫之外还僵硬。玉米变紫有两种情况:一是苗期变紫,一个是抽雄以后变紫。苗期变紫多发生在低洼、冷凉易涝地块,或者是水改旱的地块,就是因为缺磷造成的。缺磷并不意味着施磷少,或者是土壤缺磷,而是低洼冷凉的地块玉米根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吸收磷的速度减慢,吸收的量少。叶内积累的糖分在低温下形成花青素,使叶片变紫变僵,不爱长,采取方法是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增加地温。低洼地就不宜使用除草剂除草,做到三铲三趟,提高地温。或喷施磷酸二氢钾。抽雄以后变紫多数是玉米螟造成的,注意防治玉米螟。
  二、鞭状苗
  多数是除草剂药害,主要是2、4D丁脂药害,超量用药引起的,也有是低温造成的,低温影响细胞的分裂,导致鞭状苗。
  防治方法:不在低温下喷药,用药量要控制,2、4D丁脂每公顷不能超过2瓶。
  喷施除草剂的时间是播种后3-5d进行土壤封闭处理,种子出芽后一定不要喷施封闭药,应采取茎叶处理。
  三、玉米分蘖
  玉米分蘖俗称玉米丫子,在拔节前后常有发生。分蘖与主茎争夺养分,对产量影响很大。因此,应结合铲地将分蘖及时除掉,以利于主茎生长。
  1.丫子产生的原因
  ①玉米出苗后3-5叶期出现连续3-5d的8℃左右的低温天气,受温度的影响,植株体内在茎基部分化蘖原基,到拔节期就表现出分蘖多的现象。
  ②在玉米7-8叶期如出现严重的干旱蹲苗时间过长营养在茎基部积累过多,到出拔节期也会出现分蘖多的现象。
  ③分蘖与品种有关,品种之间存在差异,有的品种分蘖多一些,有的分蘖少一些。
  ④与密度有关:同样的品种,密度小的时候分蘖多一些,反之少一些。
  ⑤与播种时间有关,播种早的分蘖多一些,反之少一些。
  ⑥与土壤肥力有关,土壤肥力越高,分蘖会多一些。
  2.去蘖时间
  如果丫子与主茎大小相差不大可在丫子长到15cm时到田间掰一遍,以后再长就不用除去。
  如果丫子与主茎大小相差很多可不用除去但地两头可以除去10-15cm。
  四、君子兰苗或丛生苗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玉米苗期病害,它表现为玉米长到五六片叶以后,没有新的叶片出现,原来的几片叶竞相生长为“簇状”,不拔节,看上去极像君子兰的叶片分布,因此很多人简单地称之为“君子兰苗”,也有人称之为“矮化病”。主要是玉米旋心虫的危害,发生初期,地上部叶片出现黄白色纵条斑。拔出来后都会发现根上有“虫眼”,撕开根茎部,可见已变成黑褐色。破开植株后,发现植株茎内枯死,形成孔道。玉米君子兰苗一旦发生就很难救治,大多数苗不能正常生长和结实。
  防治方法:(1)播前搞好种子包衣预防地下害虫危害,以减少病菌感染机会。(2)在玉米间苗、定苗前,喷施一次辛硫磷或合成菊酯类杀虫剂防治玉米旋心虫。(3)选用抗性品种,适时播种,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增施农家肥,注意搞好轮作等农业技术措施也可减轻危害。(4)搞好秋翻,利用鸟类等天敌吃掉一部分虫体,冷冻又可冻死一部分害虫。
  五、叶片上边出现黄白相间的条纹
  一个是丝黑穗病前期的体现,二是在整地时机械所伤。大部分是玉米丝黑穗病株,防治丝黑穗病方法:一是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包衣,再就是适时晚播。其实春旱时丝黑穗病发生就严重。丝黑穗病侵染是从种子萌发一直到第五片叶。第五片叶出来以后,就不再侵染。因此从种子萌发到第五片叶长出时间的长短与丝黑穗病发生的轻重有直接的关系。时间越长,发病的机会越多,侵染的越重。因此干旱时从萌发到第五片叶长出的时间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