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棉花 > 如何预防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发生? 棉花

如何预防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发生?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叶片出现红色、紫色斑点,逐渐扩展至全叶红褐色、褐色,叶片自下而上脱落成光杆。有时病叶亦可呈红黄色,并且伴有植株萎蔫现象,最终导致全株死亡。与真菌病害不同点,叶脉仍为绿色,维管束不变色。

  二、发病原因特别是暴雨聚晴,蒸腾作用旺盛,根系浅吸收养分能力差,出现生理失调,造成棉花红叶枯病发生,钾肥不足又加剧病情发展。通过连年调查证实,棉花红叶茎枯病在施钾少的田块发生较重,砂壤土田块发生重。另外,早衰的田块发病较重,其主要原因是旺盛的生殖生长期肥水供应不足,造成根系生长环境不良,使棉株的抗逆性差,促使红叶茎叶病发病加重。

  三、防治措施防治棉红叶枯病,应从播种时就要狠抓预防措施。重施农家肥,增施磷钾肥,配方施肥,改善土壤肥力,修好排灌系统,防旱除渍。棉花发病以后,及时喷施甲霜灵、多菌灵等杀菌剂2~3次,防止其他病菌的入侵,缓解病症。喷药时可以亩用100克磷酸二氢钾作叶面肥使用,既可补肥,又可达控病的效果。

由于近期降雨次数多,我市棉田个别地块出现棉花红叶茎枯病。它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一般初花期开始发病,盛花期至结铃期发病较重而且较普遍,在我市则具体为7、8月份零星发病,9月中下旬至10月份达到发病高峰,受害轻的植株黄瘦铃少而小,纤维短,吐絮不畅,发病重的则植株提前枯死,棉铃不能成熟,对产量影响极大。

一、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叶片出现红色、紫色斑点,逐渐扩展至全叶红褐色、褐色,叶片自下而上脱落成光杆。有时病叶亦可呈红黄色,并且伴有植株萎蔫现象,最终导致全株死亡。与真菌病害不同点,叶脉仍为绿色,维管束不变色。

二、发病原因特别是暴雨聚晴,蒸腾作用旺盛,根系浅吸收养分能力差,出现生理失调,造成棉花红叶枯病发生,钾肥不足又加剧病情发展。通过连年调查证实,棉花红叶茎枯病在施钾少的田块发生较重,砂壤土田块发生重。另外,早衰的田块发病较重,其主要原因是旺盛的生殖生长期肥水供应不足,造成根系生长环境不良,使棉株的抗逆性差,促使红叶茎叶病发病加重。

三、防治措施防治棉红叶枯病,应从播种时就要狠抓预防措施。重施农家肥,增施磷钾肥,配方施肥,改善土壤肥力,修好排灌系统,防旱除渍。棉花发病以后,及时喷施甲霜灵、多菌灵等杀菌剂2~3次,防止其他病菌的入侵,缓解病症。喷药时可以亩用100克磷酸二氢钾作叶面肥使用,既可补肥,又可达控病的效果。

为有效地预防棉花红叶茎枯病的暴发,在棉花移栽时,对没有施钾肥的棉田,建议在进入梅雨前,采取开行施羊棚灰,每亩10—12担加氯化钾5公斤,或者单独施氯化钾每亩25公斤。开行应离开棉株6—7寸,氯化钾可以干施。不能面施羊棚灰和氯化钾,防止紫外线照射而影响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