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芦笋的经济效益
绿芦笋由于不培土,采收容易,春育苗,夏定植,第二年亩产量可达400-500公斤,第三年750-1000公斤,从第四年进入丰产期,亩产可以稳定在1250公斤以上,亩收入5000元以上,一次种植,可以连续收获10-15年,绿芦笋前期效益来得快,即使夏季育苗,秋天定植,第二年可以先留母茎,然后于6月底开始采笋,亩产也可达300公斤以上
二、育苗
1、选用优种:种子质量是芦笋种植成败的关键,必须选用F1代种子,目前应首选美国进口杂交一代种子:阿波罗F1、阿特拉斯F1。
2、种子处理:芦笋种子皮厚坚硬,外面有腊层吸水困难,播前必须浸种催芽。方法是:先将干种子放在55-58℃热水中浸泡20分钟,然后浸泡于28-30℃的温水中72小时,每天换水1-2次,使种子充分吸水膨胀。然后将水滤出、保湿,置于25-30℃的温度下催芽24小时,少数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3、育苗的时间及方法:⑴露地直播育苗: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根据笋农选地茬口的不同夏秋也可播种,最迟不能晚于9月上旬。⑵保护地育苗:一般在3月上中旬采用阳畦或小拱棚育苗,也可利用早春闲置大棚提早育苗。也可用营养钵育苗,这样可节省种子30%以上,且定植时不伤根,定植后缓苗快。营养钵的规格一般直径8-10公分,高12公分,每钵播一粒种子。
三、定植
1、地块选择:要选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透气性好的沙壤土或壤土栽培芦笋,同时要求旱能浇、涝能排。
2、定植时间:春天露地直播育苗的一般在秋季定植,要求在9月20号前定植结束,让植株在冬前生长两个月以上进入越冬期,早春阳畦保护地提早育苗的,可于麦收后及时定植。夏秋露地育苗,苗体较小时,可在次年早春清明前后定植。
3、定植密度:行距1.2米,株距25-30厘米。亩栽苗2000棵左右。
4、选苗分级、分类定植。定植时对幼苗进行分级,按大小苗分开定植,带土移栽,标准:苗高30厘米,有3条以上的地上茎,10-15条肉质根,不合格的不能定植,定植时笋苗鳞茎盘低于定植沟表面10-15厘米,栽后覆土4-5厘米,然后浇水,以后随笋苗生长,逐渐取土将定植沟填平。
四、管理要点
绿芦笋定植后第二年进入初采期,第三年进入成年期,在采笋期内一定要注意适时浇水,确保嫩茎发的快,长的快,不散头,并注意防治虫害,在追肥上一年可分三次追肥,前两次分别在采收结束前半个月和立秋后,分别亩追复合肥30-40公斤,第三次在冬季结合清园,距根部40厘米处开沟追施腐熟有机肥,每亩3000-4000公斤。
五、病虫害防治
1、病害:主要防治茎枯病、立枯病等,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首先要彻底清园,芦笋根盘上残留的枯茎是第二年病菌的重要来源,严格清除病杆可明显减少发病,其次是药剂防治,可选用增效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百菌清、退菌特等,可喷洒也可涂抹,早用药比晚用药好,在嫩芽出土20天内,连续用药三次,可有效控制茎枯病。
2、虫害:主要虫害有甜菜夜蛾、棉铃虫、金针虫、蝼蛄、蛴螬、小地老虎、蓟马等,要搞好防治,可选用辛硫磷、马拉硫磷、敌百虫或菊酯类等高效低毒的杀虫剂,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控制使用量和使用次数。
一、植物学特性
芦笋虽为多年生,但地上茎叶每到冬季低温霜冻即枯死,以地下根茎越冬休眼,至翌年3-4月气温上升再由地下抽生新茎,新抽之嫩茎即芦笋,管理得好,采收期可长达10年以上。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芦笋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5-30℃,营养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0-30℃,15℃以下生长缓慢,嫩茎发生少,30℃以上嫩茎外皮容易纤维化,笋尖易撒开,品质低劣;35℃以上停止生长。
2.光照
芦笋是喜光植物,要求强光照,日照充足,枝繁叶茂,光合作用与温度有密切关系。高温季节对芦笋生长不利,长期阴雨对芦笋产量也有影响。
3.土壤
芦笋是深根作用,而幼茎又需培土遮光,应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PH5.8-6.5最佳。
三、栽培技术
1.播种育苗
①播种期:春季3-4月,秋季8-9月。
②种子处理
将种子放入50%多菌灵或70%基托布津400倍溶液内,水温保持25-30%,消毒24小时,再用清水淘清后,将种子放在3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2-3天。物种子充分吸水后,再用纱布或毛巾包裹放在温箱或暖和的地方催芽,其间要经常喷水或漂洗,2-3天种子破口露白即可播种。
③苗床准备
苗床以排水良好,疏松透气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底肥按每亩苗床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kg,尿素10kg ,普钙7kg,硫酸钾6kg,均匀撒施,再翻入土层与土壤混合。
④ 播种方法
撒播每亩用种量约10kg,点播和条播每亩约需种1kg左右,播后用稻草或松毛覆盖畦面,然后用喷壶均匀浇透水,播后15-20天开始出苗。
⑤苗床管理
种子80%出土后即可陆续揭去覆盖物,注意轻洗水,除草追肥,发现地下害虫及时防治。
⑥分苗假植 当幼苗约有10cm高时进行。
2、定植
①选地挖沟
栽植地应选背风向阳,地下水位不高,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翻挖晒垡,熟化土壤,然后按1.5m的行距挖定植沟,沟深50cm、沟上宽40cm、下宽50cm。芦笋应重施底肥,首先在沟内填表土约10cm、然后每周施月机肥4000-5000kg,复合肥150-200kg或油枯100-150kg,普钙50kg、硫酸钾15kg、呋喃丹2kg防地下害虫、混合拌匀,再回填土层表土均20cm,混拌并踩实。最后将表土回填入沟内,但沟面仍需低于畦面约10cm左右。
②.栽植时期及密度
春播苗5-6月定植,秋播苗以翌年3-4月定植。种白芦笋行距以1.6-1.8m,株距30-35cm,每亩1000-1200株,绿芦笋行距1.4-1.5m,株距20-25cm.
③将选好的芦笋苗茎叶切去一部分,留下20 cm即可,按所定株距将根群拉开,使其向四周斜下方伸展,覆土一次不可太深,成活后结合中耕除草再覆土两次,使根盘埋在土下10-15 cm为好。
3.田间管理
①新植苗的管理
定植后一个月即可追肥,以清粪水为主,以后两个月追一次,浓度可适当增加,中耕松土除草,结合中耕浅培土1-2次,防根系外露,定植当年长出的嫩茎应全部保留。
②摘除雌株花果
雌株由于开化结果要消耗大量养分,影响当年及次年产量,故应及早摘除。
③灌水追肥
采笋期要保证灌溉、不能受旱,一般7-10天灌一次,产量最高在第3-4年后,每年还要重施以有机肥为的秋发肥和冬肥,注意避免偏施 N肥,应N、P、K合理搭配。
4.主要病虫害
危害芦笋的病虫害比较多,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茎枯病,此外还有褐斑病、锈病、根腐病等。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小地老虎、蛴螬等。
5.采收
可有第二年开始少量采收,每天早上或傍晚,当嫩茎高15-20cm时,离土面1-2cm处用利刀割下,用湿毛巾包好。每次采收时必须将所有嫩茎,不论大小全部采完。
上一篇: 月鳢的生活习性如何?
下一篇: 怎样使山药增粗、增长、增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