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经济动物 > > 如何正确区分家蚕的外部形态?

如何正确区分家蚕的外部形态?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幼虫的外形与体节 幼虫头部的附属器官 胸、腹部的附属器官(附器) 特 雌雄蚕的特征 蚁蚕的特点 幼虫内部器官的配置 2 一、幼虫的外形与体节蚕体呈长圆筒形,由头、胸、腹三个明显体段构成。胸部与腹部也合称为体部。 3一 头部: 头部是蚕儿最前端的一个体段,较小,呈扁园 形、黑褐色,其颜色随蚕令的增长而变淡,表面密 形、黑褐色,其颜色随蚕令的增长而变淡,表面密 生着对称的刚毛,是蚕儿的感觉和摄食中心。 4二胸部: 胸部是头部后面的三个体节,分别称第一、二、 般用Ⅰ 三胸节,一 般用Ⅰ、Ⅱ、Ⅲ表示。胸部的背面是 合并的,没有节间膜,只能靠腹面体壁的皱褶来区 分胸节。 第一胸节最小,以颈膜与头部相连;第二、三胸 节较膨大,且在第二胸节的背面有一对眼状的斑纹, 故群众称该部为头部。每个胸节的腹面都有一对足, 故群众称该部为头部 每个胸节的腹面都有一对足 胸足。 称胸足。 5三腹部: 腹部是胸部后面的10个环节,分别称第1 腹部是胸部后面的10个环节,分别称第1、2、 3……9、10腹节,一般用1、2、3……9、10表 3……9、10腹节,一般用1 3……9、10表 示。腹节间有节间膜,但9 10间无节间膜,再 示。腹节间有节间膜,但9和10间无节间膜,再 加上第9 加上第9腹节极小,故外观上像是合并成了一节。 10腹节的背面有一片三角形的硬板,称肛上板。 的10腹节的背面有一片三角形的硬板,称肛上板。 体节环节腹节3 体节环节腹节3 在第3 腹节的腹面各有一对腹 在第3、4、5、6、10腹节的腹面各有 对腹 10腹节的腹面各有一对腹 足。第8腹节的背面中央有一突起,称尾角。 足。第8腹节的背面中央有一突起,称尾角。 6四气门: 在第一胸节及第1 在第一胸节及第1~8腹节的两 侧各有一对黑褐色椭圆形的气 门,共9 门,共9对。五 刚毛: 在蚕儿的体表上密生着黑褐色 的刚毛,刚毛具有感觉作用。六尾角: 在蚕儿的第8腹节背面有一肉 在蚕儿的第8腹节背面有 肉 质突起,称尾角。 7 二、幼虫头部的附属器官 头部是幼虫感觉和摄食的中心, 头部是幼虫感觉和摄食的中心 , 着生有 触角、单眼、口器等附属器官,简称附器。 触角、单眼、口器等附属器官,简称附器。(一)头壳的分区 : 头壳的前面有一“ 头壳的前面有一“人”字形头颅沟,把头壳分成了三部分:左右两大块称颅侧板,中央三角块称颅侧板,中央三角形的一小块,称“形的一小块,称“额”。额下方狭长且表面有皱纹的部分,称唇基。纹的部分,称唇基。 8唇基以乳白色的膜质部与上方的额以及下方的口器(上唇)相连接,呈叠皱纹状 。 9(二)口器 蚕儿口器属咀嚼式口器,位于唇基的下方基的下方,由上唇、上腭、下唇、下腭四部分组成。 101.上唇:1.上唇: 额区 裸突 凹字形缺刻 感觉毛 膜状唇基位于口器的最上方,基部与唇基相连。 上唇是一淡褐色的骨质片,两侧与前缘游离,前缘有一凹字形缺刻,此处能调节桑叶的角度,使桑叶边缘与度 使桑叶边缘与上唇垂直,便于上颚啮切。上唇的表面着生有12根感觉毛(左右12根感觉毛(左右各6根),其内面 个感觉突起和6有6个感觉突起和6个褐色斑点。 感觉突起 112.上腭:2.上腭: 位于上唇的下方,上半部分被上唇遮盖着,上颚由骨质构成,坚硬、黑褐色、外凸内凹,左右各一。两上颚的前缘右各 。两上颚的前缘有锯齿,左右锯齿相互嵌合,用来啮切桑叶,锯齿的数目随令期而增加。各令初锯齿尖锐,随食桑磨损而变钝。 12上腭的基部有内外两片骨质板,其内面称收肌板,较大。外侧的较小,称展肌板。上腭的作用就是啮切桑叶。上腭在每令蜕皮时都要更新。 133.下腭:3.下腭: 下颚和下唇愈合成一个复合体,位于上颚的下 方,它们的外层,大都为白色膜状物。 下颚成对,位于上颚下方,下唇两侧。 14 下腭由三节组成,第一节上有一根刚毛,第二节上有2根刚毛,第三节上有下腭须。 15 下颚须也由三小节组成,第三小节的顶端有8 下颚须也由三小节组成,第三小节的顶端有8个有孔的圆锥形突起,且其侧壁上有一“舌”状突起。 16在下腭须的内侧着生有瘤状体。(从第2体。(从第2节分出的) 17瘤状体的顶端有两根有节的圆锥形突起,这是蚕儿的味觉器官。如果将它切除或破坏,蚕就能吃各种食物。日本用X日本用X射线使它退化,育成了广食性蚕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