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瓜果园艺 > 其他瓜果 > 怎样防治草莓灰霉病? 其他瓜果

怎样防治草莓灰霉病?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草莓灰霉病是常发性病害,如何防治?

①选用抗病品种;②早春及时清除枯枝枯叶,发病初期摘除感病花序,剔除病果,减少菌源;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并适当控制浇水,防止植株旺长和园内湿度过大;采用塑料薄膜或柴草覆盖地面,避免果实直接接触潮湿土壤。③药剂防治。从花序显露开始,选用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50%代森锌500倍液、50%敌菌灵600倍液、75%百菌清600~800倍液、50%速克灵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100~150克/667平方米+水75千克、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135克/667平方米+水75千克等药剂,每隔7~10天喷1次,共喷3~4次;防治大棚或温室草莓灰霉病,可采用抑菌灵熏蒸,每立方米空间用药0.1克。

水果玉米种植技术: 一、选择种植地:种植地土壤肥沃疏松,阳光充足,排灌便利,注意田间不能积水,是获得高产的重要基础。 二、育苗:营养杯育苗移栽,有利于苗期管理,保证亩有效株数,保证生长整齐,节省种子。营养杯用8?8或6?6均可,营养盘用5?5的,每盘48 穴,每穴播一粒种子。直播种子播种,有利于出苗。播种时,种子胚芽垂直朝下,覆土1.5—2 cm即可,覆土用垃圾土,但不可用大的土块,以免影响 出苗。营养土用垃圾土或火烧土,每亩加2公斤的硫酸锌和5公斤钙镁磷拌匀。播种后要保持营养杯水分,保证种子吸水发芽。 三、移栽:定向移栽,在二叶一心到三叶一心内及时移栽,移栽时保证每个植株叶片朝向一致,这样有利于透光、通风,避免授粉不良。春种亩植2800株,夏种亩植2600株,晚秋种亩植2800株。 四、施肥:以基肥为主,基肥占总需肥量的80%以上。以亩产3000斤鲜棒为基础,每亩需纯氮18公斤,按尿素含量46%计算,每亩需尿素约40公斤。 每亩需磷8公斤,以16%的过磷酸钙为例,每亩需50公斤过磷酸钙。每亩需钾19公斤,以50%硫酸钾为例,每亩需40公斤硫酸钾。施肥最好浇施。掩埋在 地里肥料的利用率很低。 五、追肥:根据植株长势,考虑是否追肥,追多少肥。追肥应浇施,才能保证植株及时吸收到肥料。追肥一般在中耕时或抽雄时。 六、注意防治病虫害:玉米生长时期,应注意防治青枯病,大小叶斑病。病以防为主,在雨季来临前,及时喷药1—2次,或田间湿度高时,及时预防。虫以玉米螟为主,在抽雄时注意观察,发现虫害及时防治。一般1—2次即可。 七、及时采收:一般夏季开花后18—22天成熟,在乳熟时期采收,品质最好,产量最高。这时,丝变黑,籽粒呈淡金黄色,比对照宣传画上的颜色相似时最佳。

症状 主要危害果实、叶柄与叶片,叶片染病,产生褐色水渍状大斑,微具轮纹,果柄变紫色,干燥后缢缩。果实染病,果皮呈灰白色,软腐,空气潮湿时,表面布满灰色霉状物,严重时,全果腐烂。 病原与侵染规律 病原菌Botrytis cinerea Pers. 称灰葡萄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阶段Sclerotinia fuck.eliana(de Bary)Fuckel称富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病菌发育适宜温度范围18--30℃,最高32℃,最低4℃,最适宜相对湿度92-95%低温高湿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防治方法 ① 加强通风,降低设施内湿度,使设施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创造一个不利于灰霉病侵染、不利于分生孢子发生的生态环境。 ② 增施有机肥料,培育健壮秧苗,坚持经常用“天达-2116”喷洒植株,结合用药每10-15天1次,连续喷洒3-5次。促苗健壮,提高植株的抗病性能。 ③ 药剂防治:用50%扑海因1000倍液、或50%速克灵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或50%多霉灵800倍液、或灰核威800倍液、或菌核净600-800倍液;或万霉灵600倍液、或40%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或65%抗霉威1000倍液,以上药液掺加1000倍“天达-2116”交替喷洒植株,或用5%万霉灵粉尘剂每667米2温室1000克、或5%多霉灵粉尘剂每667米2温室1000克、或6.5%甲霉灵粉尘剂每667米2温室1000克喷粉,或25%灰霉清烟雾剂每667米2温室300-400克烟雾熏蒸。

草莓灰霉病防治方法:①防止多湿、高氮、过密和徒长,保持通风良好;②地膜覆盖,避免果实与土壤接触;③保护地栽培采用高垄栽植,最好采用滴灌,漫灌时切忌水浸果实;④及时摘除感病果和花序;⑤花前喷杀菌剂,从现蕾时起,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喷2~3次。10%多氧霉素1 000倍液、25%腐霉利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注意轮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