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林业 > 造林、林业育种 > 中华红叶杨扦插育苗技术? 造林、林业育种

中华红叶杨扦插育苗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 整地做床

  选择较肥沃的土壤深耕30~40 cm,施有机肥30 t/hm2,同时用辛拌磷45 kg/hm2消灭地下害虫。起垄做畦前要先将苗圃地规划成10 m×10 m的方格,每个方格都用宽0.6 m、高10 cm的步道隔开,以方便后期灌水[2]。畦面在规划好的方格内做成宽0.5 m、长10 m、高10 cm的高床,畦间距为50 cm,要求畦内整平、埂直,以利于排灌和覆盖地膜。覆盖地膜时要求用宽70 cm的地膜覆盖2层,比单膜覆盖保温、保墒,有利于提高发芽率和生长率,同时还能抑制杂草生长,覆盖双膜不仅可以比单膜提高20%的生长量,还可以节约管理费用7 500元/hm2。

  2 插穗采集及贮藏

  中华红叶杨落叶后至春季发芽前都可采种条,选用一年生苗木上高1.5~3.0 m、无病虫害的种条。采条后如果不能及时扦插,要整条贮藏以防失水,贮藏方法分常规窑藏和冷库贮藏2种。用冷库贮藏(存放蔬菜或苹果的气调库),效果好,管理方便。具体方法:在冷库中要放插条的一角洒足水,将插条靠角落立放整齐即可,冷库中的温度和湿度可自动调节,插条可安全存放半年左右[3-4]。

  3 扦插前种条处理

  最好的扦插时间是3月下旬至4月中旬,扦插前将所贮藏的1.5~3.0 m的种条在芽上端1.0~1.5 cm处截成10~15 cm的插穗,每个插穗保留3~4个芽,切口要平滑,勿使表皮和木质部劈裂,勿碰伤叶芽,不仅扦插成活率高,而且苗木生长粗壮,根系发育良好。剪完的插穗要按照粗细程度(粗、中、细),每50根包扎1捆,便于扦插管理。将剪好的插穗及时装入编织袋内封好口,完全放入流动的河水中连续浸泡7~10 d后立即扦插。

  插穗的粗度以0.8~2.0 cm为宜,在这个区间的插穗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和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插穗生根和幼苗生长。但是过粗的插穗(直径2 cm以上),剪条和扦插较难,且多为基部种条,芽小,发育不完全,扦插成活率低。若插穗直径小于0.6 cm,因养分和水分不足,幼苗生长不良,扦插成活率低[1-2]。

  4 扦插

  扦插前在畦圃内按株行距30 cm×30 cm用木棍先将之前所覆的双层地膜刺一个洞,扦插密度6万株/hm2左右,把大小一致的插穗统一分级扦插,将插穗垂直插入土中,分清上下端,勿倒插,插穗进土端不能有地膜,否则不能生根,插穗上端与地面平,扦插后全面漫灌,浇透水。

  5 苗期管理

  5.1 灌溉

  培育壮苗要加强苗期管理,及时灌水,采取漫灌,一次灌透,细流侧灌。全年适时灌水4~6次,每15 d灌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同时注意雨季排水。

  5.2 查苗放苗

  扦插后经常检查,以免地膜出现破裂现象。插穗出芽顶膜时,于9:00以前或17:00以后破膜放芽,然后用湿润疏松的土盖住破口周围,芽上覆土1~2 cm即可[1-2]。

  5.3 追肥

  每月中耕锄草2遍,以保持土壤疏松、干净无杂草。当苗木进入速生期,6—7月追施氮肥2~3次,每次施尿素150~225 kg/hm2。开沟施肥后及时灌水,生长后期(8月上旬)适量追施磷、钾肥,以促进苗木充分木质化,增强抗寒能力,以利于安全越冬。

  5.4 及时摘芽修枝

  当新苗长到6~10 cm时,此时枝条尚未木质化,选择一个健壮萌条培养成主干,其余的全部摘除,避免过度消耗水分和养分。应于立秋前及时抹除苗木主茎上抽出的部分侧枝,以免影响主干生长,另留部分侧枝可抑制苗梢徒长。

  5.5 封土

  中华红叶杨幼苗长到0.5~1.0 m时,结合松土进行根部封土(10~15 cm),以防止苗木倒伏和促进幼苗二次生根[1-2]。

  5.6 病虫害防治

  从5月中旬起每隔20 d喷洒1次40%氧化乐果800倍液,以防治瘿螨类危害。

一、育苗地的选择

一般适宜在疏松、湿润而肥沃的土壤上生长,所以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具有灌溉条件的沙壤土和壤土为好。不宜选在低洼易涝、土壤粘重或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方育苗。

二、整地与施肥

北方地区多在秋季深翻25—30厘米,翌春顶凌耙地整平,结合做高垄时,每亩集中施入充分腐熟粪肥或农家肥7500千克或每亩复合肥150斤(氮、磷、钾复合肥)。

三、种条的采取

种条采取一般在晚秋落叶后或早春树液流动前的休眠期间为好。这时枝条内养分充足。采条时,最好从杨树良种采穗圃中选择1—2年、生育健壮、无病虫害的粗壮枝条。也可以育苗地当年生的营养繁殖苗(如扦插苗)或由壮龄母树根部长出的当年生萌条。一般这样的种条粗壮,发育充实,营养物质丰富,扦插后容易生根成活,苗木生育健壮。

采集的种条进行临时湿沙埋藏,选地势高燥、背阴的地方挖深、宽各1.5米的埋藏坑(长度视种条数量多少而定),然后,铺一层沙子,放一层条材(各15—20厘米厚),分层堆积,至坑口20—25厘米处全部覆盖湿沙高出地面。在坑中间每隔1—2米插入成束秫秸把,便于通气,做好剪插穗前临时湿沙埋藏,防止种条失水,保持适度湿润。

四、剪取插穗与越冬湿沙层积埋藏

推广中心试验结果表明,以种条中部剪取的插穗为最好,从种条的中部起向苗梢部,其插穗成活率和苗木的质量逐渐下降。所以,为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剪取插穗时,尽量选用种条的中、下部,剪掉种条梢端的幼嫩部分。剪条时应将种条的上、中、下三部分插穗分开,以便于分别扦插、管理。

1、红叶杨剪取插穗的长度,通过不同长度的插穗扦插试验表明,插穗长12—15厘米为最适宜,不仅扦插成活率高,而且苗木生育粗壮,根系发育良好。插穗过短,自身营养不足扦插入土壤较浅,影响插穗生根成活,幼苗生长差。插穗过长(20厘米以上),扦插入土壤较深,土壤温度低,通气不良,影响插穗的愈合生根,甚至造成插穗基部腐烂坏死,所以,其扦插成活率低,生根差,苗木生育不良。因此,一般剪取插穗长12—15厘米为宜。

2、红叶杨剪取插穗的粗度,根据各地实践经验,认为粗插穗较细插穗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和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插穗生根和幼苗生长。但是,过粗的插穗(直径2厘米以上),不仅剪条和扦插比较困难,而且多为基部种条,芽子瘦小,发育不充分,生根差,成活率低。细的插穗(直径0.6厘米以下),因养分和水分不足,生根差,成活率很低,幼苗生育不良。因此,一般插穗直径应在0.8—2.0厘米之间,以1.5厘米左右为最好。

3、剪取插穗时,每个插穗上应保留3个饱满芽,剪口上下要平切,切口要平滑,勿使表皮和木质部劈裂,勿碰伤叶芽。上口距插穗最上第一个芽保持1—1.5厘米为宜。剪完的插穗要分别粗细(上、中、下),每50—100根包扎一捆,便于扦插管理。

4、红叶杨插穗的沙藏,不能扦插的插穗,利用种条埋藏坑或另选背阴地,地势高燥处挖埋藏坑,坑的深、宽各1.5米(长度依插穗数量多少而定)。然后在坑底中间挖深、宽各15—20厘米的沟,铺满河卵石,以便排水渗水。再在坑底铺上10—15厘米厚湿河沙(湿沙以手握成团,松开湿沙散落而不出水为限),摆上一层成捆的插穗,竖直排紧,插穗基部向下。然后再覆盖一层15—20厘米湿沙,再竖摆一层成捆插穗,层层如此堆积,距坑口25厘米时,全部埋上湿沙高出地面,埋藏坑从下到上,每隔1—2米距离插入成束(去叶)的秫秸把,以利通气。

5、未经保湿处理的种穗,扦插前用清水或在无污染的河水中浸泡5-7天再用生根剂浸蘸插穗基部(2厘米左右),快速浸蘸按说明书配制。

经过沙藏的种穗,能使插穗内部营养物质转化,形成根原基,软化皮层,又在生长素刺激下,加速了愈合组织形成,促进生成不定根,提高了插穂生根成活。推广中心区试:使用经过沙藏的扦穗繁育红叶杨与没经沙藏的对比,其成活率和生长量同比增长15—30%。

六、苗期田间抚育管理

(1)灌溉:培育壮苗要加强苗期管理,要及时灌水,采取沟灌,一次灌透,细流侧灌,全年适时灌水4—6次,每半个月灌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同时注意雨季排水。

(2)及时中耕,松土锄草:经常保持土壤疏松、干净无杂草,做到四铲四蹚,一般灌水后、大雨后及时铲蹚。

(3)追肥:当苗木进入速生期,6—7月追施氮肥2—3次,每次亩施硫酸铵8—10千克,或追施尿素4—5千克。开沟施肥后及时灌水,使苗木吃饱喝足,生长后期(9月上、中旬)适量追施磷、钾肥,以促进苗木充分木质化,增强抗寒能力。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进入8月中旬停止施肥和浇水,以利安全越冬。

(4)及时摘芽修枝:扦插后插穗地下部尚未生根,地上部分即长出很多萌条,当新苗长到6—10厘米时,应选择一个健壮的萌条,摘除其余的萌条,使其具有明显的主干,避免水分和养分过度地消耗。必须在其尚未木质化前除萌蘖条。苗木主茎上易很早抽出侧枝,应及时摘芽(抹芽)修枝,以免影响主干向高生长。但摘芽(抹芽)修枝应于立秋前结束,留下部分侧枝可抑制苗梢徒长。

(5)封土:红叶杨幼苗长到0.5—1米时,结合松土应进行根部封土,在苗木根部培土10—15厘米,以防止苗木倒伏和促进幼苗二次生根。

七、病虫害防治

中华红叶杨高抗目前普通杨树普遍存在的黑斑病,夏季高湿高温时期(6月下旬—7月上旬)易受螨虫危害,发病期10—15天,苗木顶端出现卷叶,生长点发育不良的现象,主要是苗木通风透光不良,防治办法喷施杀螨类药剂,配合喷施叶面肥。红叶杨种穗在插入土壤后和幼苗期(种芽发出不到15厘米),易受地下害虫危害造成苗木发育不良和幼芽被虫咬断。防止办法:1/扦插前对育苗地进行土壤杀虫处理,2/没有进行处理的育苗地在种穗扦插入土后,在苗木扦插行用“地虫速杀”和“地虫一支灵”等防治地下害虫药物,按比例兑水拌麦麸和菜叶切碎撒施于扦穗两侧(下午施用效果最好),也可直接用药物按比例兑水对幼苗根部进行喷施,喷施时间最好选择在傍晚进行,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对幼苗的危害,3/种穗扦插后要经常对苗圃进行不断观察,发现没有发芽的种穗拔出观察,发现虫害现象及时防治。

 1 整地做床

  选择较肥沃的土壤深耕30~40 cm,施有机肥30 t/hm2,同时用辛拌磷45 kg/hm2消灭地下害虫。起垄做畦前要先将苗圃地规划成10 m×10 m的方格,每个方格都用宽0.6 m、高10 cm的步道隔开,以方便后期灌水[2]。畦面在规划好的方格内做成宽0.5 m、长10 m、高10 cm的高床,畦间距为50 cm,要求畦内整平、埂直,以利于排灌和覆盖地膜。覆盖地膜时要求用宽70 cm的地膜覆盖2层,比单膜覆盖保温、保墒,有利于提高发芽率和生长率,同时还能抑制杂草生长,覆盖双膜不仅可以比单膜提高20%的生长量,还可以节约管理费用7 500元/hm2。

  2 插穗采集及贮藏

  中华红叶杨落叶后至春季发芽前都可采种条,选用一年生苗木上高1.5~3.0 m、无病虫害的种条。采条后如果不能及时扦插,要整条贮藏以防失水,贮藏方法分常规窑藏和冷库贮藏2种。用冷库贮藏(存放蔬菜或苹果的气调库),效果好,管理方便。具体方法:在冷库中要放插条的一角洒足水,将插条靠角落立放整齐即可,冷库中的温度和湿度可自动调节,插条可安全存放半年左右[3-4]。

  3 扦插前种条处理

  最好的扦插时间是3月下旬至4月中旬,扦插前将所贮藏的1.5~3.0 m的种条在芽上端1.0~1.5 cm处截成10~15 cm的插穗,每个插穗保留3~4个芽,切口要平滑,勿使表皮和木质部劈裂,勿碰伤叶芽,不仅扦插成活率高,而且苗木生长粗壮,根系发育良好。剪完的插穗要按照粗细程度(粗、中、细),每50根包扎1捆,便于扦插管理。将剪好的插穗及时装入编织袋内封好口,完全放入流动的河水中连续浸泡7~10 d后立即扦插。

  插穗的粗度以0.8~2.0 cm为宜,在这个区间的插穗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和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插穗生根和幼苗生长。但是过粗的插穗(直径2 cm以上),剪条和扦插较难,且多为基部种条,芽小,发育不完全,扦插成活率低。若插穗直径小于0.6 cm,因养分和水分不足,幼苗生长不良,扦插成活率低[1-2]。

  4 扦插

  扦插前在畦圃内按株行距30 cm×30 cm用木棍先将之前所覆的双层地膜刺一个洞,扦插密度6万株/hm2左右,把大小一致的插穗统一分级扦插,将插穗垂直插入土中,分清上下端,勿倒插,插穗进土端不能有地膜,否则不能生根,插穗上端与地面平,扦插后全面漫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