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淡水鱼 > 秋季鱼病防治技术要点及无公害处理方法? 淡水鱼

秋季鱼病防治技术要点及无公害处理方法?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秋季气温、水温降低,昼夜温差大,水温的波动亦较大,这个季节各种致病因素很活跃、鱼发病的又一个高峰来临。秋季鱼易患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单孢子虫病、粘孢子虫、微孢子虫病、单极虫病、绦虫病、水霉病、鳃霉病、锚头鳋病、鲺病等。培育鱼种还要注意预防白头白嘴病、隐鞭虫病、鱼波豆虫病、车轮虫病、指坏虫病、三代虫病、白内瘴病、钩介幼虫病等,对水质微酸性(PH5~6.5)要防打粉病。此外还要注意预防鲢、鳙鱼的打印病、鲤鱼的竖鳞病、嗜子宫线虫病,草鱼、链的中华鳋病。
  在此,要特别提醒广大渔业养殖户注意以下几点:
  1、预防为主,消除麻痹思想
  2、投喂新鲜、营养全面的饲料,增强鱼的体质。根据水温变化及时调整投饵率。
  3、根据当地鱼病疫情,每半月投喂一次药饵(自制或购买)。
  4、经常换水或注入新水,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改良环境。
  5、定期施药,以杀灭水中的致病生物。
  6、及时发现,准确诊断,合理、科学地采取措施治疗鱼病。
  7、坚持早晚巡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预防浮头和翻塘。
  8、投喂时注意观察,发现鱼摄食异常或有离群游动、靠边活动的现象,要将鱼捞出,仔细检察。
  9、发现有零星的死鱼现象要注意。这种现象往往不被重视,认为那么多鱼死一两条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这种情况要仔细检察死鱼,找到死亡原因,不能马虎。
  10、对症下药,用药的剂量要准确、合理。用药要选睛朗的天气,以上午10点到下午2点以前为好,上风处多用一点,下风处少用一点,注意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内服药投喂后也要仔细察看。
  总之,通过预防的手段,提高鱼体的免疫力,消除或减少致病因素,从而达到防治鱼病的目的。以利于商品鱼的运输和鱼苗、鱼种的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