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的种子常常因为没有完成生理后熟或是种质通气透水性不佳或是种子中原有某种抑制发芽的物质尚未被分解,所以即使在适于发芽的条件下也不萌发,这种现象叫休眠。水稻种子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休眠现象,其原因多半是因为种皮的通透性差或是未完成生理后熟。
水稻种子休眠期的长短与品种类型和成熟状况有关。早籼和极早熟的粳稻几乎无休眠期,成熟期遇雨穗子上的籽粒就有可能发芽,中晚熟品种体眠期较长,野生稻的休眠期最长。水稻收获过早、成熟度差或成熟期间气温低都可使种子休眠期延长。
种子的休眠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适应现象,同时在稻谷收获前后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发芽损失并减缓稻谷贮藏期间的陈化速度。然而稻种的休眠有时也会给生产、科研带来麻烦,譬如育种上有时需要利用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将北方收获的种子送到南方再种一代(称南繁加代),但此时种子可能还处在休眠期,往往不出苗或出苗差,所以有时就需要打破其休眠,把“沉睡”中的种子唤醒。
上一篇: 洋葱的药用价值是什么?
下一篇: 火鸡球虫病怎样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