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 春季农村养鸡应注意的事项

春季农村养鸡应注意的事项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喂料时要观察鸡群的精神、食欲、粪便。对那些精神萎顿、食欲不振,粪便异常者须进一步隔离检查。

2、加强营养。入秋后冷暖空气交替,对于经过较长时间产蛋的母鸡,身体疲劳,若管理不慎,极易停产换羽,此时要增加日粮的营养水平,适当补充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和多种

3、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使鸡舍内的小气侯变化幅度不太大,减少日夜温差。对于舍外放养的肉鸡白天温度过高时,要把鸡赶至树荫下或凉棚内,晚上气温低时,赶鸡入舍。

4、补充人工光照。蛋鸡在自然光少于12小时,尤其在9月下旬后,需增加人工光照1至14小时,分早晚二次补充,较为方便。而光照对肉鸡来说,只需提供便于采食、饮水的照明即可,每天光照一般为8-14小时。

5、控制密度,合理分群。根据日龄、饲养和通风条件等,一般地面散养的适宜密度为1-20日龄每平方米30-25只,21-40日龄每平方米20-15只。视日龄、鸡舍大小及时合理分群。

6、鸡舍要求干燥、通风良好。使鸡舍内空气清新,没有异味。

7、“全进全出”制度。一般是根据鸡舍容量,各栋鸡舍的鸡群要依次出售,然后净场2周以上。在此期间实行整栋鸡舍及设备、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包括鸡舍周围的环境消毒。

1、防寒保暖 春天气候寒冷多变,给养鸡生产带来许多不便,特别是昼夜温差较大对产蛋鸡的影响十分明显。此季节应控制好鸡舍温度,使鸡舍昼夜温差不要超过5℃。

2、适度通风 春季由于气温较低,鸡舍门窗关闭较严,通风量减少,但鸡排出的废气和鸡粪发酵产生的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却依然存在,舍内空气污浊时,易诱发鸡的呼吸道等疾病。

3、减少潮湿 春季鸡舍内通风量少,水分蒸发量减少,造成鸡舍内过度潮湿,给细菌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因此,一定要强化管理,谨防细菌病、寄生虫病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建议:定时添加“百草肠清/肠宝”500千克料/袋,预防肠炎、大肠杆菌等细菌病,“肠冠清”500千克料/袋,预防肠炎、球虫等。同时建议大家长时间添加“益酶丽维”,前5天100千克料/袋,再5天150千克料/袋,长期用250千克料/袋,调整鸡只肠道菌群平衡,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病率。

4、补充光照 初春夜长昼短,蛋鸡由于光照不足会引起产蛋率下降,可采用人工补充光照的方式进行弥补。一般情况下,每天光照的总时间不应低于14小时,也不能超过17小时。例如,白天的自然光照为12小时,每天就需要人工补充光照2小时~5小时,补充光照分一次补光和分段补光两种方式。一次补光即在早上天亮前或晚上天黑后一次性补足所需的光照,分段补光即将不足的光照时间均分为早上和傍晚两次补给。一般情况下,人工光照的强度以每平方米鸡舍面积2瓦~4瓦灯光为宜。

5、增加能量 鸡靠吃进体内的饲料获得热能来维持体温,外界的气温越低,鸡体用于御寒的热能消耗就越多。据测定,冬春季节鸡的饲料消耗量比其他季节约增10%~15%。因此,在冬春季节鸡的饲料中必须保证能量充足,建议500千克料中添加1袋和美酵素,以补充能量,能量决定产蛋率,能量决定采食量。

一、做好准备,量力而行。养鸡不但要做好场地、饲料、用具等物质准备,要好做好养殖知识的准备,首先要结合现状比如技术水平、经济能力、设施状况、市场信息、当地环境等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是否育雏及育雏的数量。切忌盲目而上,贪大求多。

? ? 二、精心选种选雏,确保成活率。要选择适合本地饲养的优良品种,雏鸡确实有效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雏鸡体重大小均匀,最好是来自同一种鸡群。体力充沛、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叫声脆响,抓在手中时挣扎蹬腿有力。绒毛整洁、有光泽,腹部大小适中,脐带愈合良好。脚趾圆润,无存放时间过长、干瘪脱水的迹象。还要从种鸡场孵化厂了解以下情况:出雏时间和存放环境。如果出雏后存放时间过长、温度过低、通风不良,会严重影响雏鸡质量。另外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等也是影响雏鸡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T种鸡高产期的种蛋孵出的鸡雏更健壮。有可能的话,再了解一下种鸡群的免疫情况。

? ? 三、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尤其是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 ? (一)雏鸡的饲养管理(0~45日龄)

? ? 由于雏鸡的生理特点如不完善的体温调节机能,旺盛的新陈代谢,及消化力弱、抗病力差。在饲养管理中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 ? 1.育雏前的卫生消毒工作。在进雏前6天,要把育雏舍内外清扫干净,地面用1%。2%的火碱水冲刷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洗净、晾干的鸡笼等用具与育雏室一同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熏蒸消毒1~2天后,排尽气味后调试加温系统,在进雏前一天使室温达到30℃以上。

? ? 2.育雏舍温度及湿度。第一周以33℃~ 35℃为宜,以后每周降2℃—3℃,五周后降到22℃~ 25℃。温度计所示温度作为参考,鸡群在适宜的温度中表现为不聚堆,不张嘴喘。育雏室相对湿度保持在65%~ 70%可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 ? 三门峡富通新能源生产销售的颗粒机、饲料颗粒机生产的饲料颗粒是养殖户们很好选择,鸡饲料颗粒。

? ? 3.光照主要控制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育雏前3天光照时间23~24h,40w灯泡,灯间距3米,距地面2m。以后每周减2-3h,5w灯泡,光照强度3w/m2,直至自然光照。

? ? 4.饲养密度。1~10日龄,50只/m2;11~20日龄,30只/m2;31~40日龄,20只/m2;41~60日龄,15只/m2;60~ 90日龄,8只/m2。

? ? 5.饮水管理

? ? (1)为防止雏鸡脱水,进雏l-2h即可让雏鸡学会饮水。可轻轻抓住雏鸡头部,将喙部按入水中1秒左右,每100只雏鸡教5只,则全群能很快学会。

? ? (2)长途运输和存放过长的雏鸡,让鸡休息1~2h后饮水。在凉开水中适量添加“电解多维”和葡萄糖。饮水的温度应接近室温(16℃—20qC),每天清洗消毒饮水器。

? ? 6.饲喂管理

? ? (1)用玉米粕子开食防糊肛,促进胎粪排出.

? ? (2)应该用高能高蛋白质量好营养全价的雏鸡饲料以满足其生长需求。

? ? 7.注意鸡群均匀度的控制。发现体重小的鸡应隔离饲养。

? ? (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 ? 1.育成期即46—120日龄,可将鸡放养。放养要有人员看守,以防止其他动物对鸡的伤害。根据鸡嗉囊大小,分别于中午、傍晚时进行补饲。补饲可用育成鸡料,也可用粉碎后的玉米、谷子、小麦等原粮;补饲时可固定用哨音、打鼓或敲锣等声音召集鸡回来,使散养鸡熟悉并形成条件反射,便于管理。

? ? 2.整个育成期宜采取逐渐缩短的光照程序,但对于散养鸡不便控制可采用自然光照。

? ? 3.饮水。散放地如有小溪、山泉等可不给鸡加水;否则,应在补饲的同时给鸡饮水。

? ? (三)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 ? 鸡养到130日龄以后,散养鸡陆续产蛋,此时是关键期。

? ? 1.光照。从120周龄开始补充光照,每周增加0.5~1h直至16h后始终固定光照时间,光照强度以4w/m2为宜,灯距地面不超过2m。

? ? 2.补饲。在饲料中适量添加豆粕、贝壳粉等,推荐饲料配方为:豆粕20%、玉米62%、麸皮10%、贝壳粉7%、食盐0.35%、维生素微量元素蛋氨酸等0.65%。也可以用50/0的预混料并按厂家推荐的配方配制。

? ? 3.饮水中可适量添加电解多维或料中加青菜以满足产蛋时维生素的需要。

? ? 4.产蛋期要在鸡舍内准备产蛋窝。训练散养鸡在固定地点产蛋,数量为鸡数的三分之一。

? ? 四、做好疫病的防治工作

? ? (一)散养蛋鸡常发病的种类

? ? 1、病毒性病:马立克、新城疫、法氏囊;

? ? 2、细菌性病:大肠杆菌、白痢、霍乱;

? ? 3、营养缺乏症:硒缺乏、啄癖症;

? ? 4、寄生虫病:球虫、盲肠肝炎;

? ? 5、中毒性病:霉菌中毒。

1、防寒保暖 春天气候寒冷多变,给养鸡生产带来许多不便,特别是昼夜温差较大对产蛋鸡的影响十分明显。此季节应控制好鸡舍温度,使鸡舍昼夜温差不要超过5℃。

2、鸡舍要求干燥、通风良好。使鸡舍内空气清新,没有异味。

3、光照,控制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

4、做好疫病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