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时浇麦黄水 在小麦成熟前10天左右浇一次麦黄水,可以明显改善田间小气候条件,减轻干热风危害,并有利于麦田套种和夏播。据观测,浇麦黄水后,可使麦田近地层气温下降2℃,小麦千粒重提高0.8-1克。
二、叶面喷肥 在小麦开花至灌浆初期,用1-2%尿素溶液、0.2%磷酸二氢钾溶液、2-4%过磷酸钙浸出液或15-20%草木灰浸出液进行叶面喷肥,每亩每次喷洒50-100公斤,可以加速小麦后期的生长发育,预防或减轻干热风危害,一般增产8-15%。
三、叶面喷醋 在小麦灌浆期,用0.1%醋酸或1:800食醋溶液叶面喷施,可以缩小叶片上气孔的开张角度,抑制蒸腾作用,提高植株抗旱、抗热能力;同时,醋酸(食醋中含有4.5%左右的醋酸)还能够中和植株在高温条件下降解产生的游离氨,从而消除氨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
四、叶面喷激素 在小麦齐穗期和扬花期,用0.5ppm三十烷醇溶液各喷一次,可使穗粒数增加8.1%,千粒重提高5.6-6.8%,增产10-20%;在小麦扬花至灌浆期,亩喷1000倍石油助长剂溶液50公斤,能防御,增加千粒重,平均增产7.8%;在小麦灌浆前,亩喷40PPm萘乙酸溶液50公斤,能增加千粒重;在小麦灌浆期,亩喷60PPm萘氧乙酸溶液25公斤,也能防御干热风,增加千粒重。
小麦干热风是指小麦生育后期遇干旱高温并伴有大风,或者雨后骤晴伴高温,从而造成小麦不能正常发育成熟的气象灾害,干热风的危害时期主要在5月的中下旬,也就是小麦灌浆的中期和后期,尤其是对灌浆中期的危害更大。干热风持续的时间越长,强度越大,其危害程度也越深。干热风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高温或热风使小麦叶片的蒸腾强度大大增强,根系的吸水供不应求,引起植株体内水分失衡,造成代谢活动受阻,叶绿素破坏,叶片萎蔫枯死。(2)在干热风的影响下,小麦根系活力大大降低,影响了小麦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促进植株早衰。(3)高温使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干物质积累提前结束,灌浆期缩短,造成籽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4)高温使植株的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增加,并抑制单糖转化为淀粉的过程,使积累减少。(5)小麦在灌浆后期遇雨后骤晴高温,往往导致小麦植株迅速枯死。总之,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主要是高温和干旱,大风的出现则使这种危害加剧,最终表现在小麦的千粒重和容重降低,轻则减产5%,重则减产10%至20%。
小麦灌浆期干热风防御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适时浇足灌浆水。灌浆水一般在小麦灌浆初期(麦收前2~3星期左右)浇。如小麦生长前期天气干旱少雨,则应早浇灌浆水。
二、喷磷酸二氢钾。为了提高麦秆内磷钾含量,增强抗御干热风的能力,可在小麦孕穗、抽穗和扬花期,各喷一次0.2%~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次每667平方米喷50~75千克。但要注意,该溶液不能与碱性化学药剂混合施用。
三、喷施硼、锌肥。为加速小麦后期发育,增强其抗逆性和结实性,可在50~60千克水中,加入100克硼砂,在小麦扬花期喷施。或在小麦灌浆时,每667平方米喷施50~75千克0.2%的硫酸锌溶液,可明显增强小麦的抗逆性,提高灌浆速度和子粒饱满度。
四、喷施萘乙酸。在小麦开花期和灌浆期,喷施20毫克/千克浓度的萘乙酸,可增强小麦抗干热风能力。
五、喷氯化钙溶液。在小麦开花和灌浆期,可喷施浓度为0.1%的氯化钙溶液,每667平方米用液量为50~75千克。
六、喷施食醋、醋酸溶液。每667平方米用食醋300克或醋酸50克,加水40~50千克喷洒小麦。宜在孕穗和灌浆初期各喷洒1次,对干热风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1、适时浇麦黄水(成熟前7-10天);
2、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
上一篇: 紫菫的生境分布如何?
下一篇: 牛趾间皮炎的症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