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危害
1、污染环境的汞均可通过生物富集作用经食物链进入人体 水生生物对汞有很强的蓄积能力。鱼类可蓄积比周围水体环境高1000倍的汞。试验证明,当水中汞含量达0.001~0.01mg/L时,通过小球藻→水蚤→金鱼的转移浓缩,35 d后鱼体中汞的含量可为水的800倍。人长期食人含甲基汞量高的鱼和贝类后也可引起中毒,日本“水即病”即是由于水即湾周围居民常吃这种被汞严重污染的水产生物而发生的中毒。鱼在含汞水中时间越长,鱼体含汞量也越多。同时,鱼体表面粘液中的微生物有很强的甲基化作用,能把无机汞转化为甲基汞。因此,鱼体中的汞几乎都以甲基汞的形式存在,从而加大了对人的危害性。
2、水生生物对砷有很强的浓集作用 一般鱼类含砷1.l mg/kg。砷浓度较高的养殖区的贝类含砷量高达100 mg/kg。大海虾含砷可达174 mg/kg,小海虾可达15~40mg/kg。
3、海水生物对铬有富集作用其浓缩系数为:海藻60~120000、无脊椎动物2~9000、鱼类2000。通过富集和食物链的作用,动物食品中的含铬量比植物食品高,如鱼、肉、蛋为0.l~0.5mg/kg,蔬菜和水果均在0.1mg/kg以下。
4、水生生物能富集锅鱼和贝类体内搞浓度比水含量高出4500倍。例如:日本东京湾海水含镉0.1~0.3μg/L,而底质含铜量高达 1.0~1.7mg/kg。在该地捕获的鱼、虾体内含铜量为0.l~0.3 mg/kg。
5、进入水体的铅可通过水生生物的富集作用而进入水产品据研究,某些水生生物对海水中铅的富集系数可高达1400倍以上
二、防治
1、积极治理工业“三废”消除其对动物性食品的有毒化学物质污染,有关工矿企业要积极改革工艺。把工业“三废”消灭在生产过程中。同时,要积极开展环境分析和食品卫生检测工作。
2、加强对剧毒农药生产、使用的管理停止使用汞、砷制剂农药。积极研制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以减少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量。
3、加强鱼用药物的使用和管理对使用的药品种类、对象、使用方法、剂量及使用条件等作出必要的规定,防止滥用。对于容易导致产生耐药性的抗生素,应禁止使用。规定休药期,水产品起捕前应有一定的休药期。
4、禁止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必须使用添加剂时,要把无毒、无害、营养卫生放在首位。应该尽量不用或少用食品添加剂。使用添加剂时,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严禁超量滥用。
5、积极开展动物性食品的污染和残留毒的检测工作认真执行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中有关有毒化学物质允许剂量的规定,不得超过。加强鱼贝类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如发现某水域鱼贝类污染严重,应规定禁止捕捞出售和禁止食用。
上一篇: 番茄畸形果实都有哪些具体表现?
下一篇: 我国高粱生产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