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
一、病原因素:
1.鸡群体内有潜在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可分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条件性大肠杆菌和无致病性大肠杆菌。畜禽的消化道,特别是大肠内容物中均有大肠杆菌。可以说雏鸡出壳后肠道中就有大肠杆菌,而鸡体肠道内正常的菌群中致病性大肠杆菌约占10~15%。
2.易并发感染和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大肠杆菌病极易与其它病原(如支原体)并发感染,也常常继发于其它鸡病(如新城疫、禽流感、传支等)感染之后。
3.耐药菌株增多:由于养殖户把使用药物当作控制大肠杆菌的主要手段,并且在实际生产中有时用药不合理,如随意加大剂量,或低剂量长时间使用,投药途径不当、不注意轮换用药,这些错误的用药方法和用药程序是造成大肠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
二、管理因素
1.饲养环境条件差:很多鸡场饲养环境比较差,设备简陋:鸡舍简易、水槽破旧漏水、粪便不加任何处理就地堆放。冬天鸡舍内寒冷干燥、通风不良、氨气浓度高易造成呼吸道粘膜损伤,夏天炎热潮湿,鸡舍内湿度大鸡群易出现热应激,平常灰尘飞扬,饲料堆放在鸡舍内,易受潮发霉变质。
2.应激频繁:疫苗注射防疫、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或通风过大、转群、换料、气侯变化,种鸡的人工受精等对鸡群来说都是较大的应激反应,都能降低鸡群的抵抗力而感染大肠杆菌病。
3.雏鸡鸡苗质量差:鸡苗质量差易发生雏鸡的大肠杆菌病。
三、疾病方面
1.支原体的影响:多数鸡场都有支原体,鸡群感染支原体后引起慢呼,鸡的呼吸道粘膜受到损伤,大肠杆菌便可乘虚而入。
2.病毒性疾病影响:鸡群感染新城疫、传支、传喉等病毒时,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受损伤,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大肠杆菌就能突破机体的保护力造成发病。
3.免疫抑制病的发生:如发生法氏囊病、传染性贫血、网状内皮增生症等疾病以及饲喂霉变饲料均可降低鸡群抵抗力,从而发生本病。
四、防治对策
1.由“药物控制大肠杆菌”转向“管理防控”和“控制环境”来达到控制大肠杆菌病的目的。
巨大的损失已经证明“药物控制大肠杆菌”很被动、不符合广大养殖户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必须走出这个怪圈。大肠杆菌是条件性疾病,所以必须切断大肠杆菌的传播途径,消除引起大肠杆菌病的各种诱因,同时给鸡群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大肠杆菌的防控意义也很大。
2.科学的用药和整体调理结合
尽管目前抗菌素仍是治疗大肠杆菌的主要武器,但用药必须合理。用药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正确诊断,对症下药;正确掌握用量和疗程;不使用违禁药物。根据抗菌素自身特性和病情轻重来选择给药途径;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不要滥用抗菌素;最好能将分离出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药敏实验,筛选出敏感药物供临床上使用;注意用药禁忌;尽量避免使用影响免疫反应和生产性能的药物 。
上一篇: 山柰的种苗如何种植?
下一篇: 北沙参有什么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