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蛋
所选种蛋应符合品种要求、蛋大小适中、蛋形正常、蛋壳厚薄均匀、颜色协调一致、色泽鲜艳,最好是短时间内存放的(种蛋存放时间愈长孵化率愈低)。
二、消毒
对山鸡种蛋进行消毒能明显提高孵化率。消毒方法是:消毒柜内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15克、福尔马林液30毫升、在27~30℃的温度下、密封熏蒸20分钟、可杀灭病原微生物。
三、温度
山鸡蛋孵化期要求温度相对稳定、允许变化范围为±0.5℃。孵前种蛋预热6~8小时、蛋温在36~38℃;孵化第1~7天、蛋温在38.8~39.2℃;孵化第8~14天、蛋温在38.5~38.8℃;孵化第15~20天、蛋温在38~38.5℃;孵化第21~24天、蛋温在38.5~39℃。
四、湿度
若湿度不足会引起胚胎粘壳,造成出雏困难或孵出的鸡体重轻,雏鸡两脚鳞片粗糙、干枯;若湿度过高、孵出的雏鸡虽体重较重,但由于它对蛋黄吸收不良,易造成腹部大,体质差,甚至死亡。孵化期山鸡蛋的湿度以两头高、中间平为佳。前期湿度高可使种蛋受热良好、均匀;中期平、有利于胚胎的新陈代谢;到了后期(即出雏期)提高湿度、可消散过多的生理热、使蛋壳结构疏松、便于啄壳出雏。一般前期湿度以60%~65%、中期55%~60%、后期60%~68%、出雏期70%~75%为宜。
五、翻蛋
翻蛋能促进胚胎活动、防止内容物粘连蛋壳、使孵化期种蛋受热均匀。在山鸡蛋孵化第1~20天内、每8小时要翻蛋1次、翻蛋角度为180度;孵化第21~24天(即出雏期)不翻蛋、只调边心蛋。
六、晾蛋
在孵化中后期、蛋温可达38.8℃、由于蛋壳表面积相对小、气孔小、散热缓慢,此期进行晾蛋可加强胚胎的气体交换、排除蛋内积热。孵化第16天、应每天晾蛋1次;孵化第20~24天、每天晾蛋2次。晾蛋时间长短可根据情况灵活掌握、当蛋温降至35℃时继续孵化。
七、喷水
喷水作用有三:一是破坏壳上膜;二是促进蛋壳和壳膜收缩和扩张、破坏它们的完整性、增大通透性、加快水分蒸发和蛋的正常失重、使气室容积变大和供氧充足;三是导致蛋壳松脆。为此需要对孵化第21~24天的胚蛋喷31~38℃的温水、每天喷1次、待晾干后继续孵化。经过反复晾蛋和喷水、蛋壳由坚硬变松脆、雏鸡易破壳、降低出雏期的死胎率。
山鸡的蛋壳比家鸡蛋壳厚.炕孵时。孵化的温度低于家鸡.而湿度则要高于家鸡。这是因为高湿度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会使蛋壳变脆.有利于雏鸡啄壳.并可防止雏鸡绒毛粘壳.从而使孵化率提高。弱鸡少.雏鸡易管易养。如果用炕孵家鸡的湿度炕孵山鸡.则雏鸡易粘壳.有的破了壳也无法钻出.甚至成为死胎,成活率低。因此,炕孵山鸡时加湿以提高孵化率。
提高山鸡蛋孵化率应注意的七个方面:
一、选蛋 所选种蛋应符合品种要求,蛋大小适中,蛋形正常,蛋壳厚薄均匀,颜色协调一致,色泽鲜艳,最好是短时间内存放的(种蛋存放时间愈长孵化率愈低)。?
二、消毒 对山鸡种蛋进行消毒能明显提高孵化率。消毒方法是:消毒柜内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15克、福尔马林液30毫升,在27~30℃的温度下,密封熏蒸20分钟,可杀灭病原微生物。?
三、温度 山鸡蛋孵化期要求温度相对稳定,允许变化范围为±0.5℃。孵前种蛋预热6~8小时,蛋温在36~38℃;孵化第1~7天,蛋温在38.8~39.2℃;孵化第8~14天,蛋温在38.5~38.8℃;孵化第15~20天,蛋温在38~38.5℃;孵化第21~24天,蛋温在38.5~39℃。?
四、湿度 若湿度不足,会引起胚胎粘壳,造成出雏困难或孵出的鸡体重轻,雏鸡两脚鳞片粗糙、干枯;若湿度过高,孵出的雏鸡虽体重较重,但由于它对蛋黄吸收不良,易造成腹部大,体质差,甚至死亡。孵化期山鸡蛋的湿度以两头高、中间平为佳。前期湿度高,可使种蛋受热良好、均匀;中期平,有利于胚胎的新陈代谢;到了后期(即出雏期)提高湿度,可消散过多的生理热,使蛋壳结构疏松,便于啄壳出雏。一般前期湿度以60%~65%、中期55%~60%、后期60%~68%、出雏期70%~75%为宜。?
五、翻蛋 翻蛋能促进胚胎活动,防止内容物粘连蛋壳,使孵化期种蛋受热均匀。在山鸡蛋孵化第1~20天内,每8小时要翻蛋1次,翻蛋角度为180度;孵化第21~24天(即出雏期)不翻蛋,只调边心蛋。?
六、晾蛋 在孵化中后期,蛋温可达38.8℃,由于蛋壳表面积相对小,气孔小,散热缓慢,此期进行晾蛋可加强胚胎的气体交换,排除蛋内积热。孵化第16天,应每天晾蛋1次;孵化第20~24天,每天晾蛋2次。晾蛋时间长短可根据情况灵活掌握。当蛋温降至35℃时继续孵化。?
七、喷水 喷水作用有三:一是破坏壳上膜;二是促进蛋壳和壳膜收缩和扩张,破坏它们的完整性,增大通透性,加快水分蒸发和蛋的正常失重,使气室容积变大和供氧充足;三是导致蛋壳松脆。为此,需要对孵化第21~24天的胚蛋喷31~38℃的温水,每天喷1次,待晾干后继续孵化。经过反复晾蛋和喷水,蛋壳由坚硬变松脆,雏鸡易破壳,降低出雏期的死胎率。
上一篇: 朝天椒如何施肥?
下一篇: 定植露地早熟春甘蓝什么密度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