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属高温好氧性真菌,菇农为了提高棚内温度,往往延长覆盖时间,致使棚内二氧化碳积累过多致使小草菇缺氧而死。但通风量太大,水分容易散失,也不利于草菇的生长。为解决这一矛盾,应
在播种后的4天内,每天上午10点左右通风半小时,随着菌丝量的增多及“针头菇”的大量出现,通风时间要逐渐延长到每天2小时。
草菇属恒温结实型食用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30℃--39℃,低于15℃或高于42℃停止生长。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为28℃--33℃,20℃以下的低温或45℃以上的高温都会使小菇蕾萎蔫死亡。因此
气温低时要采取双层覆膜等措施保温,盛夏酷暑要注意喷水并搭棚遮阴降温,尽量减小菇房内的温差。
水分是影响草菇生长的重要因素。水分不足,菌丝体生长缓慢,子实体干枯死亡;水分过多,则会使菇床通风不良,造成大量烂菇、死菇。因此要掌握适宜的湿度,一般培养料的最适含水量为70%
,菌丝体生长期空气相对湿度为80%,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较为适宜。
草菇喜偏碱性的生长环境,当培养料偏酸时(pH值6.5以下),就难以长成菇且易受到杂菌的侵染。故配料时加入的石灰量要达到5%,每采完—潮菇后要喷1%的石灰水或4%的草木灰水,提高pH值。
采摘时,不要碰摸正在生长的幼菇,如草菇密集丛生,要等到大部分草菇符合标准时一起采下。正确的采摘方法是:一手按住草菇的生长部位,另一只手将成熟草菇扭转提起,减少对幼小草菇的损
伤。
上一篇: 柿子树枝条被害虫蛀,怎样防治?
下一篇: 玉米根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