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茄子 > 茄子黄萎病发生规律是什么? 茄子

茄子黄萎病发生规律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茄子黄萎病的病原为大丽轮枝菌,属半知菌亚门轮枝菌属。病菌以菌丝体、拟菌核和厚垣孢子随病残株体在土壤中越冬,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多年。病菌也可以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种子内外越冬。病菌第二年就可通过根部伤口,幼根表皮或根毛直接侵入,首先在维管束内繁殖,再蔓延到茎和果实。此外,病残株作堆肥也可传病,病菌在田间通过气流、灌水、农事作业等传播。

温暖高湿有利于该病害的流行,发病适温为20--30度,在此温度范围内,湿度越高,发生越严重。在茄子始花期至盛果期若雨水多,或土地低洼,容易渍水;井水漫灌,或灌水后遇暴晴天气,水分蒸发快,造成土壤干裂伤根;土质粘重,多茬连作,地温偏低或过高;施用未腐熟有机肥或缺肥以及土壤中线虫和地下害虫等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发展。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在种子上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6-8年,借风、雨、流水、人畜、农具传播,从幼根伤口侵入。气温低,根部伤口多,雨量大,浇凉的井水发病重。地势低洼,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底肥不足,定植过早,覆土过深,连作地块发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