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叶病毒病的症状因品种、植株的株龄和气温的不同,差异很大。轻病株叶片外形基本正常,仅叶脉颜色较深;重病株则叶片皱缩,向下卷,出现浓绿、淡绿相间,起伏呈波状,甚至变窄狭呈柳叶状。接近成熟时叶变成革质,粗糙而脆。
播种带病种子,病苗真叶展开后便呈现花叶斑驳。老叶症状不明显,到后期,病株上出现老叶黄化或叶脉变黄现象。
在感病品种上,受病6-14天后出现明脉现象,后逐渐发展成各种花叶斑驳,叶肉隆起,形成疱斑,叶片皱缩。严重时,植株显著矮化,花荚数减少,结实率降低。在抗病力强的品种上症状不明显,或仅新叶呈轻微花叶斑驳。病株矮化的现象仅出现于种子带毒和早期感毒而发病的植株,后期由蚜虫传播而发病的植株不矮化,只新叶出现轻微花叶斑驳。花叶症状还与温度的高低有关,气温在18.5℃左右,症状明显,29.5℃时症状逐渐隐蔽。感染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植株种子有时种皮着色,其色泽常与脐色有关。脐色为黑色的则出现黑斑;脐色为黄白色的,则出现浅褐色斑,种皮为黑色而脐为白色的,则呈现白色斑。特征:病叶呈皱缩花叶斑驳,病粒自脐部向外产生放射形褐色斑纹。
主要症状:
1、大豆花叶病的病叶症状 在叶片上呈典型的花叶症状,一般在嫩叶上花叶症状明显,而在老叶上则常不明显。常见的花叶症状有三种:一是重花叶型,病叶呈黄绿相间的斑驳,皱缩严重,叶脉褐色弯曲,叶肉呈泡状突起,暗绿色,整个叶片的叶缘向后卷曲,后期叶脉坏死,植株矮化。二是皱缩花叶型,病叶呈黄绿相间的花叶而皱缩,叶片沿叶脉呈泡状突起,叶缘向下卷曲常使叶片皱缩呈歪扭的不正型,植株矮化,结荚少。三是轻花叶型,叶片生长基本正常,肉眼观察有轻微淡黄色斑驳,摘下病叶透过日光见有黄绿相问的斑驳。一般抗病品种或后期感病植株多表现此症状。
2、大豆苗期症状 一般是在真叶上出现明脉现象,不久变为花叶状,病株节间缩短,植株矮化。种子带毒植株矮化较重,而后期由蚜虫传毒感病的植株则矮化现象不明显。
3、大豆籽粒上病斑症状 常从脐部开始出现放射状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或黑色斑纹,斑纹的有无和轻重与感病时期有关,带毒种子长出的病株所结的种子斑纹明显,种子传播带毒率高,后期由蚜虫传毒而感病的植株,特别是开花以后感病的植株,种子上的斑纹常不明显。但种子带毒与否并不完全决定于斑纹的有无,无斑纹的种子并不一定不带毒。
上一篇: 怎样识别日本大耳白兔?它有哪些经济性状?
下一篇: 高温季节 平菇防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