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主要指穗期及花粒期的田间管理。其中拔节到孕穗为穗期;开花受粉及成熟期为花粒期。
1、穗期管理
(1)及时中耕、锄草、打杈。玉米孕穗前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要以蹲苗为主。应结合机械或人工中耕松土锄草,不时打去玉米基部孽杈,避免养分无端分散损失。中耕时要避免伤苗、埋苗和铲苗。
(2)追肥。当玉米株高 60厘米 左右,结合最后一次机械中耕,亩追尿素20— 25公斤 于根旁 5厘米 、深 8厘米 处,15天左右灌头水。
(3)玉米螟防治。在秋翻冬灌、轮作倒茬、青黄贮、当年4月中旬集中碾压焚烧玉米秸杆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生物、化学及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玉米螟防治。如用BT、白僵菌等农药封闭场院上的玉米秸秆堆;在喇叭口期每亩用BT、白僵菌等生物制剂 200克 或用高效低毒农药灌心1-2次;在越冬代玉米螟成虫及第一代玉米螟成虫羽化期挂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等,防治或降低玉米螟的危害。
(4)化控。玉米抽雄前5~7天(即上部7~8片叶未完全展开时),亩用玉米健壮素 30克 (一支)加水 16公斤 均匀喷施于叶片,可壮秆较好防止倒伏。
(5)实施头水前揭膜,减轻土壤残膜污染。当中午叶片暂时萎焉、早晚又恢复正常持续2~3天时即蹲苗结束。此时,要因地制宜地实施头水前揭膜,这不仅可提高灌水质量,促进玉米气生根下扎,增强抗倒伏能力,而且更能有效提高玉米地残膜回收率,减轻土壤污染。玉米大喇叭口期,地膜已基本不起作用,对于不易受旱的下潮地、河坝地以及浇水便利、水源充足的壤土和粘壤土等地,均应全部实施头水前揭膜,且揭膜后确保1~2天内及时浇上水,以免受旱;尤其秋后要采用机械收获的玉米村队,更要加强头水前揭膜工作的力度。
(6)灌水。揭膜后要及时进行灌水,这次水一定要灌透灌匀。10-15天及时跟上第二水,抽穗开花时及时浇第三水。
2、花粒期管理
(1)适时灌水。玉米从开花到成熟不能缺水。要及时灌水,保证充分灌浆。此期一般应浇水两次,最后一次要控制水量,以防贪青晚熟。一般在子粒变硬时应停止灌水。
(2)二次追肥。玉米开花授粉期若下部叶片发黄,出现缺肥现象,应结合浇水参照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及时适量追施尿素,一般每亩用量10— 15公斤 ,防止早衰。
(3)玉米叶螨防治。7月中下旬,高温干旱十分有利于玉米叶螨即红蜘蛛的发生或爆发。要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及时作好预防,早期应及时铲除田边地埂杂草;用专性杀螨剂如克螨特、爱呋叮2000倍液或石硫合剂等药剂,对玉米田块四周杂草进行药剂封闭,及时切断玉米叶螨来源。在中后期一旦发生玉米叶螨为害,可将下部受害的老叶打掉,集中拿出地外掩埋,并随即浇水,保持田间湿润,可降低其危害。
4、收获
当玉米果穗苞叶干枯松散、子粒变硬发亮、着生节位处出现黑层,是玉米完熟的标志,应及时机械或人工收获 。
上一篇: 使用蔬菜叶面肥的注意事项?
下一篇: 日光温室内的除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