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生石灰带水清塘。2.在瘦水条件下,水深1米时,每667平方米施400千克腐熟猪粪或牛粪,改变生态环境,达到防治该病目的。3.在该虫繁殖季节(夏秋季节较多发),全池泼洒敌百虫,每两周1次,连用2次-3次。4.每立方米水体使用20%精制敌百虫粉水溶解液全池泼洒。杀死池中锚头鳋的幼虫,根据锚头鳋的寿命和繁殖特点,需连续下药2次-3次,每次间隔的天数随水温
重金属中毒,如汞可刺激和破坏神经,导致肌肉收缩;镉会引起骨质疏松、脱钙和萎缩;有机磷农药能使鱼类骨骼畸形等,新开鱼塘一定要注意重金属中毒或处理后再养鱼。一般在土壤中重金属盐类含量不多的新开鱼池,对养鱼没有多少不良影响。但在重金属盐类含量较高的地方,如江苏的常熟、淮安,上海的青浦、嘉定,浙江的德清及湖北的汉川、武昌等地新建的养鱼池塘
混养的原则混养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鱼相互之间的关系,避害趋利。(1)青、草、鲤、鲂鱼(俗称吃食鱼)与鲢、鳙鱼(俗称肥水鱼)可以混养由于吃食鱼与肥水鱼在食性、生活水层上的不同,同池混养时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不施肥的情况下,每长1千克吃食鱼,可带出0.5千克的肥水鱼。渔谚说“一草养三鲢”就是这个道理。(2)青鱼与草鱼一般不可混养青鱼较耐肥水,
正确鉴别养殖鱼类性腺发育程度是进行人工繁殖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之一。养殖鱼类性腺发育程度依性腺发育分期加以区别。一般养殖鱼类性腺发育分六个时期。Ⅰ期:卵巢、精巢紧贴在鳔腹两侧,是一对半透明的线状细丝,用肉眼不能区分性别。鱼类工期的卵巢和精巢终生只出现1次。Ⅱ期:卵巢扁带状半透明,呈肉红色,肉眼尚看不清卵粒,但药物固定后的卵巢呈花瓣状
刚下塘的鱼苗通常在池边和表面分散游动,第2天开始适当集中游泳,下塘5~7天便逐渐离开池边,但尚不成群活动,10天以后鲢、鳙鱼苗已离开池边,在池塘中央处的上中层活动,特别是在晴天的10~18点期间,成群迅速地在水表层游泳。草、青鱼苗自下塘5天后逐渐移到中、下层活动,特别是草鱼鱼苗发达15毫米时喜欢成群顺池边循环游动。鲤鱼苗在体长12毫米之前,单个
由于鱼卵质量的不同及卵孵化过程中的多种原因,可造成鱼苗体质有强有弱,一般我们可用下列方法加以鉴别:①将孵化缸中的水搅动,使产生漩涡,鱼苗如能沿着边缘逆水游动,说明体质健状,如果多数鱼苗被卷入漩涡而无力抵抗,说明这批鱼苗体质较弱。②将鱼苗舀在白色瓷盆中,吹动水面,鱼苗如朝风顶水游动者体质健状,反之则差。③将鱼苗舀在白色浅盆中,把水倒
有的。到了生殖季节,雌鱼体色较暗,鳃盖部光滑,胸鳍呈圆形,腹部膨大,体型较粗短,生殖孔红肿突出;雄鱼则体长,体色稍艳,鳃盖部略粗糙,胸鳍较狭长,生殖孔凹入。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磷与氮一样,是生物体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但磷需要量比氮少,水体中缺磷现象往往比缺氮现象更为普遍。一方面,因为自然界中存在的含磷化合物溶解性和迁移能力比含氮化合物低得多,补给量及补给速率也比较小;另一方面,养殖水体要求呈微碱性,而在微碱性条件下通常是向水体中泼洒生石灰来实现。水体中泼洒生石灰后,水中的有效磷就会与生石
1、海底平坦,障碍少,底质以泥沙,沙泥,泥为好。2、渔场水深控制在200米以内3、流速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3节4、鱼类分部相对集中,以提高捕鱼效率。
合理混养合理的混养不仅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且对鱼类疾病的预防也有一定的作用。由于不同种类鱼体上适宜的寄生生物不完全相同,某些寄生生物只能寄生于某种鱼类,而其它鱼类对其不敏感,混养之后每种鱼的种群密度减小了,暴发传染性疾病的几率也将降低。此外,将不同活动水层、不同食性的鱼类进行混养,能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的生态空间及各种饵料生物和营养
1、病源:病原体为弧菌从2月底至11月份,尤以水温为28℃左右发病最为严重.患病率为60%以上,死亡率为10%~80%.2、症状与危害:发病初期,病鱼背鳍基部或尾柄出现白点,随着病情发展,迅速扩展蔓延,背鳍及臀鳍间的体表及尾鳍处都呈白色,严重的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病鱼头部向下,尾部向上,倒悬水中,时而作挣扎状游动,直至死亡。此病系操作不慎或车轮
(1)池塘面积池面积一般1~3亩,最好2亩;池深2~2.5米,保水深度1.5~2米;池底部为硬底泥质,淤泥不超过15厘米;池堤坚固,保水性能强,每口池有可控的进、排水口,排灌方便。(2)水源养殖乌鳢的水源,无污染的河水、湖水、水库水,地下水(地下水应先经过曝气后再用)等均可;水质中性或弱碱性。水源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3)位置养殖场地四周无高
大黄堡草鱼是天津市武清区的特产。大黄堡草鱼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圆腹雅罗鱼又名高体雅罗鱼。
鲤鱼亲鱼来源以池塘饲养为好,条件是体型好,活动力强而无伤,体长与体高之比一般以3:1左右为好。雌鱼一般选择3龄以上,体重1.5~5.0公斤;雄鱼2~3龄,体重l.0~2.5公斤左右。
中国对虾,斑节虾,长毛对虾,短沟对虾。
洄游性鱼类对盐度的适应有阶段性,分位溯河鱼类和降海鱼类两种。?xml:namespace>
卵产在卵石底的浅水区
淡水鱼一般都有土腥味,因为淡水鱼都生长在腐植质较多的池塘、河川、湖泊里。由于腐植质较多,适合放线菌繁殖生长,放线菌通过鱼鳃侵入鱼体血液中,并分泌一种具有恶臭(即土腥味)的褐色物质。淡水鱼如鲤鱼、草鱼、鲢鱼等蛋白质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味道也很鲜美,但是这些河鱼往往带有土腥味。答:鲤、鲫、鲢等淡水鱼常有一股土腥味,这是因为淡水鱼的生
哪些因素决定淡水鱼类耐氧能力强弱?不能笼统地说底层鱼类比重上层鱼类耐氧力强,为何同层的鱼类耐氧力也不同?鱼的品种、体质和亲本来源决定淡水鱼类耐氧能力强弱。同为底层鱼类,有些鱼类能进行体表和肠呼吸,如泥鳅,有些就不能,或者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