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观赏园艺 > 桂花 桂花

桂花紫纹羽病防治方法?

选择排水良好的沙壤土育苗,注意排水、松土和增施有机肥料,苗木调运时重视检疫工作等,这些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本病的危害。病死树穴施用40%甲醛200~300倍液、敌克松800~1000倍液或20%石灰水进行土壤消毒,然后改种不感此病的树种。发病轻的桂花树应于春季扒土晾根,将树冠下的土壤全部扒开,使根部全部露出,切除病根或削除患病部分,进行伤口,涂抹5

主要用于处理生长过于密集的枝条。

草木灰和木炭粉是植物燃烧后残留的灰分,内含钾、磷、钙、镁.硫、铁等多种元素.以钙最多钾次之,可算做钾肥以水溶性钾为主.是碱性反应pH值多在8以上。而桂花生长发育最佳pH值为5.5~7.5。桂花性喜微酸性土壤.所以不能用草木灰来作基肥,也不适用作追肥。

嫁接桂花4-6月比较合适。

桂花栽培历史?

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成为名贵的花卉与贡品,并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献名果异树奇花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着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当时栽种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橄榄、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来,司马

桂花树的经济价值有哪些?

桂花香气扑鼻,含多种香料物质,可用于食用或提取香料。

该病流行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二是适宜的环境条件。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残体留在土表越冬,翌年放射出子囊孢子进行初浸染,田间发病后,病部菌丝上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浸染。病菌菌丝体在寄主上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有时孢子萌发产生的浸染丝直接侵人寄主表皮细胞,在表皮细胞内形成吸器吸收营养。菌丝体多

桂花藻斑病主要危害桂花的叶与枝干,影响光合作用。病斑在叶片的正反两面均可出现,但以正面为主。初期,叶面呈现白色至黄褐色针头样小圆点,或呈十字形排列,并向四周呈放射状扩展。继而慢慢变为圆形不规则突起的绒状物,表面有纤纹状纹理,边缘缺刻不齐,灰褐色或黄褐色,直径为1~1.2毫米。后期色泽较深,表面略于滑。通常在植株的中、下部发生较多,枝干

桂花树的茎干有哪些特征?

桂花树干外表粗糙,灰白色。

桂花根系发达,须根较多,适应性强,移栽容易成活,一般树龄在20年以下的,在春秋两季都易移栽成活。

目前桂花有哪些优良品种?

桂花经过长期栽植、自然杂交和人工选育,产生了许多栽培品种。通过进一步调查清理,已初步确定各桂花品种32个。以花色而言,有金桂、银桂、丹桂之分;以叶型而言,有柳叶桂、金扇桂、滴水黄、葵花叶、柴柄黄之分。常见的栽培品种有波叶金桂、朱砂丹桂、硬叶丹桂、早银桂、杭州黄、四季桂、佛顶珠、日香桂等。

桂花紫纹羽病的防治方法

桂花紫纹羽病的防治方法症状桂花紫纹羽病发生时,地下的幼根先受害,逐渐蔓延至粗大的侧根及主根、直至根颈,引起全株死亡。初期根皮失去光泽,后变为黄褐色,最后形成黑褐色,根皮组织腐烂,表面有裂纹,内部呈黑色粉末,易从木质部剥离。病根表面缠有紫色线状菌索和菌核,多雨季节菌索密集增厚,成毡状菌膜包围根部,直至蔓延到地上根茎成紫色鞘套,还可蔓

桂花种子有后熟作用,至少要有半年的砂藏时间,采收后洒水堆沤,清除果肉,置阴凉处使种子自然风干,混砂贮藏,砂藏后可秋播或春播。

桂花树怎么浇水?

1、桂花在不同生长期内,对水分的需求量是不同的,浇水过多或不足,都直接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新栽的桂花树,特别是栽植后的一个月内,要根据天气状况和立地条件,适时进行浇水,每次浇水都要浇透。有条件的,应对植株的树冠喷水,以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减少树苗的水分蒸发。另外,为了促进桂花提早开花,在9月中旬,花芽开始萌动时,应适量浇水,保持

有哪些措施,采摘桂花最快?

1.把伞倒挂在树上,让采摘的桂花直接掉在伞里面就行了,既省事又省力。2.在地上铺一块布,轻轻一摇,桂花就落下了。

桂花树的花有哪些特征?

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或近于帚状,每腋内有花多朵;苞片宽卵形,质厚,长2-4毫米,具小尖头,无毛;花梗细弱,长4-10毫米,无毛;花极芳香;花萼长约1毫米,裂片稍不整齐;花冠黄白色、淡黄色、黄色或桔红色,长3-4毫米,花冠管仅长0.5-1毫米;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中部,花丝极短,长约0.5毫米,花药长约1毫米,药隔在花药先端稍延伸呈不明显的小尖头;雌蕊长约1

桂花树有多高?

桂花树一般能长3-5米,最高可达18米。

70%可杀得300~500倍液、25%炭特灵500倍液、大生500倍液、嗪氨灵500倍液或其他杀菌剂。

桂花褐斑病、桂花枯斑病、桂花炭疽病是桂花常见的叶部病害,这些病害可引起桂花早落叶,削弱植株生长势,降低桂花产花量和观赏价值。桂花褐斑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黄斑点,逐渐扩展成近圆形病斑,直径2至10mm,或因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成为不规则病斑。病斑黄褐色至灰褐色,病斑外围有一黄色晕圈。褐斑病一般发生在4至10月份,老叶比嫩叶易感病。病原

新芽枯萎应该是浇水不当水大烂根,阳光不足,肥料太浓烧根,或是有冷风吹,空气干燥袭造成的。(1)浇水过多,盆土长期过湿,造成土中缺氧,使部分须根腐烂,阻碍正常呼吸和水分养分的吸收,引起叶片变黄脱落。受害后先是嫩叶变成淡黄色,继而老叶也渐渐发黄,应立即控制浇水,暂停施肥,并经常松土,使土壤通气良好。(2)干旱脱水。养花漏浇水或长期浇半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