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不好时,需要嫁接我国核桃生产过去人多采用实生繁殖的苗木,由于实生苗木遗传基础比较复杂,后代分离较大,不同单株间表型差异很大,结果期早晚可相差3—4年,乃至7—8竿,产量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坚果品质差异更大。为彻底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在今后的核桃栽培生产中,必须改实生繁殖为嫁接繁殖。与实生繁殖相比,嫁接繁殖的主要优点是:第一,能很好地
早实核桃及晚实核桃与根系之间有何关系?早实核桃与晚实核桃是核桃分类的两大类群。早实与晚实是按照核桃从幼树定植到开始结果所经历的时间来进行分类的,早实核桃一般在定植后1-2年开始结果;晚实核桃一般需要5-7年开始结果。在果实成熟期、坚果外观和果实品质等上,它们应该没有区别,栽培方面早实核桃需水肥较大,管理较晚实核桃要精细些。目前我国早实品
可用双层纱布袋,内装1:10黧花粉或刚散粉雌花序,在上风头进行人工抖动。也可配成花粉水悬液(花粉:水=1:5000)进行喷授,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水中加入10%蔗糖和0。02%的硼酸。还可结合叶面喷肥进行授粉。1.有机核桃采粉。在雄花花序个别开始散粉时,采集基部将要散粉或刚刚散粉的粗壮花序上的小花,使温度保持在20℃-25℃条件下散粉。再将花粉收集在指形管或
在核桃树发芽前,及时喷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以充分消灭越冬病菌。在生长期,可以喷施1-3次1:0.5:200的半量式波尔多液、农用链霉素、春雷霉素等治疗细菌性病害的药剂。在雌花开放前以及开放后、核桃幼果期,各喷施1次。在5月下旬到7月上旬,喷施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000-1500倍液,每隔10-15天喷施一次,以有效防治核桃举肢
幼龄树土壤管理是指幼树定植后五六年内,为促进幼树生长发育,应及时除草和松土,凡间作园地,可结合间种作物的管理进行除草和松土;未间作园地,可根据杂草情况,每年除草3~4次。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机械翻耕除草或使用除草剂。常用的除草剂有:除草醚、阿特拉津、扑草净、草甘膦、西玛津等。一般应用草甘膦除草,每667㎡用量25KG,加水50KG。
榛子、核桃、杏仁、腰果,被称为“四大坚果”。
核桃黑斑病又名,核桃细菌性黑斑病、核桃黑、黑腐病。病菌一般在枝梢或芽内越冬,翌春泌出细菌液借风雨传播主要危害幼果、叶片、嫩枝。
成树树干就品种不同,其高度一般在2~10米,高者或有十几米;树冠广阔;树皮幼时灰绿色、老时则灰白色而纵向浅裂;小枝无毛、具光泽、被盾状着生的腺体,灰绿色、后来带褐色。奇数羽状复叶长25~30厘米,叶柄及叶轴幼时有极短腺毛及腺体;小叶通常是5~9枚,稀3枚,椭圆状核桃树卵形或长椭圆形,长约6~15厘米,宽约3~6厘米,顶端钝圆或急尖、短渐尖,基部歪斜、近于
味甘,性温;归肾、肺、大肠经。
成虫:雄成虫体长10-15mm,翅展23-26mm,体超暗褐色,沿翅脉两侧色较深,前翅队脉与Cu;脉间有2个长方形透明斑,体密被鳞毛,胸部有2条白色纵纹。雌成虫体长万一20mm,米黄色,胸部有显著的黄褐色斑,腹部肥大,第四至第七节周围有蛋黄色绒毛。卵:椭圆形,米黄色或黄色,长约0.8mm。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6-28mm,头黄褐色。散布黑褐色网状织,胸部各节有4个黑
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冬季清扫落叶,集中烧毁减少病害侵染源,控制树冠密度。(2)化学防治生长期可喷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粉600倍液,或2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次喷药间隔10~15天。
核桃是一种主要的木本油料和干果树种。合理的修剪是提高核桃生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因休眠期修剪易发生伤流而削弱树势,甚至造成局部枝条枯死,核桃树的适宜修剪期以秋季果实采收后至落叶前的一段时间较好。初结果树的修剪。核桃自开始结果到大量结果,其树体营养生长较旺,冠逐年显著扩大,结果数量逐年增多。这时修剪,除要继续培养多极骨干枝外,
核桃腐烂病,黑水病。
核桃缺硼时,小枝梢枯死,小叶脉间出现褐色斑点,幼果易脱落。
春季砧木刚刚萌动、接穗没有萌动的时候嫁接,成活率略低,可以达到80%以上,此时注意保水防止风干,成活后还要防止风折。
病菌主要以菌丝状态在当年罹病树皮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当气温为11.4~15.3℃时,菌丝开始生长,病害随即发生,并以老病斑复发最多。5月下旬以后,气温升至28℃左右,病害发展达最高峰。6月下旬以后,气温升高到30℃以上时,病害基本停止蔓延,人秋后,当外界温、湿度条件适宜于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时,病害又有新的发展,但不如春季严重,至10月为止。春季病
缺铜症初期叶片出现褐色斑点,引起叶片早黄早落,核桃仁萎缩。小枝的表皮产生黑色斑点,严重时枝条死亡。发病原因是由于碱性、石灰性土壤和沙性土壤中,铜的有效性较低。防治方法:春季展叶后喷施波尔多液,或喷0.3%~0.5%的硫酸铜液,或在距树干约70厘米处开20厘米深的沟,施人硫酸铜液。
果实危害:果实受害后,果皮出现褐色病斑,之后变味黑色,病斑大致为圆形或者接近圆形,中央凹陷,同时病部出现很多黑色的小点,大致呈同心轮纹排列。发病严重的时候,被侵染的果实上产生多个病斑,病斑扩大连成片后导致全果变黑腐烂深达果肉,造成果仁干瘪,失去商业价值。叶片危害:发病后病斑呈圆形或者是不规则形状,有的沿叶缘四周约1cm处枯黄,有的在主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成虫羽化期间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降低虫口密度。6月下旬、8月中旬幼虫危害期,向叶面喷洒25%灭幼脲3号1500~2000倍液、4.5%氯氰菊酯2000倍液或10%杀虫威4000倍液防治幼虫。冬季结合整形修剪和树干涂白,人工铲除树干、枝桠及树干附近土层中的越冬茧,以减少虫源。
根据核桃树芽的形态、性质和构造的不同,核桃树芽可分为混合芽(雌花芽)、叶芽、雄花芽和潜伏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