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筐漏法经过几次添加饲料,成蚓密度大,卵茧数量增多,饲料基本粪化的饲养床(箱),把蚯蚓与粪粒一起装在底部带有1.2厘米×1.2厘米网眼铁丝网的大木筐内,利用蚯蚓怕强光的特性,在强光照射下,使蚯蚓自动钻到底层。然后用刮板逐层把粪粒和卵茧一起刮入运料斗车,直至蚯蚓通过网眼钻入下面新料层为止,这时蚯蚓绝大部分和粪粒分开来。然后,将粪粒和卵茧移
蚯蚓的饲养方法可根据蚯蚓习性和用途而定,主要有室内养殖、田间放养以及工厂规模化养殖3种。
①水淹法:蚯蚓怕水淹,利用蚯蚓这一习性,在饲养坑上灌水,在饲养基下部的2/3灌上水,留出表面1/3,这样蚯蚓很快上浮在基料表层,可集中刮出。②诱集法:蚯蚓喜欢吃酸、甜、腥的食物,利用这一习性在饲养基表面放上烂西红柿、烂苹果、西瓜皮等或喷糖水或煮红薯水拌腐熟的牛粪或洗鱼水等蚯蚓喜欢吃的食物。蚯蚓嗅觉很灵,会大量爬出土表吃食,可把它们集中起
60吨蚯蚓每天可处理污泥400吨。虽然蚯蚓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但并不是所有蚯蚓都能胜任这项工作的。据孙波介绍,基地的蚯蚓是在成千条蚯蚓中选取最优秀的,再通过复杂的过程培育出的。“每100吨污泥只需投入10到15公斤种蚓,它们便可以繁殖出更多。”蚯蚓的寿命只有80到120天,培育出的种蚓在前60天都在污泥里生活、工作和繁衍后代。60天后步入“中
蚯蚓养殖分种蚓、蚓茧孵化、前期幼蚓、后期幼蚓和成蚓等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管理要求如下:一、种蚓管理。养殖密度宜控制在每平方米2~2.5千克或每平方米1万~1.5万条,每隔6~7天清除一次蚓粪,采收的蚓茧投入孵化床保湿孵化。同时,翻倒种蚓床,用侧投法补料,以改善饲育床生态条件,以利繁殖。二、孵化床管理。孵化基厚度以10~15厘米为宜,孵化基要保持碎细和
㈠保种过冬在严冬到来之前,将个体较大的成蚯蚓提取出来加工利用,留下一部分作种用的蚯蚓和小蚯蚓,把料床加厚到50厘米左右,也可以将几个坑的培养料合并到一个坑,上面加一层半发酵的饲料,或新料与陈料夹层堆积,调整好温度,加厚覆盖物,挖好排水沟,就可以让它自然过冬,到春天天气转暖时再拆堆养殖。㈡保温过冬室外保温过冬,利用饲料发酵的热能、地面
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喜黑暗的穴居动物,一生均在土壤中度过;以土壤中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喜食带有甜酸味的食物。蚯蚓雌雄同体,卵生,幼蚓4个月发育成熟。具体养殖技术有以下几点。品种选择适合人工养殖的蚯蚓,应选择那些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广,寿命长,易驯化管理的种类。目前最优良的种蚓是北星二号、大平二号,它们是赤子爱胜蚓经人工驯
蚯蚓是以土壤中枯枝败叶等腐烂有机物和泥土为食,它能将有机物转化为土壤有机质。蚯蚓粪含有的有机质含量在40%左右,经蚯蚓消化后的有机质颗粒细小,更容易被蔬菜吸收利用,同时还能大大降低因使用发酵腐熟不完全的有机肥而造成的危害。同时蚯蚓消化后的蚯蚓粪中每克有益菌含量达20万—2亿个,它能将有机物、微生物和蔬菜生长合理结合起来,改善土壤环境。其
饲养管理1.饵料的投喂:及时喂给蚯蚓充足的饵料,是保证蚯蚓快速生长的重要措施。将饵料采用堆块上投法,厚度为10厘米,不要将床面盖满,不求平整,以便分离蚯蚓。2.蚯蚓养殖温度:最佳温度在15-25℃。冬季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厘米,饵料上盖稻草,再加塑料布,保温、保湿,夏季力争每天浇一次水降温。分期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
建议用辛硫磷、毒死蜱等药剂控制,但只能控制住部分,无法彻底清除;也可以在空棚期用垄鑫+敌百虫熏蒸防除。另外专家还提醒,施用的农家肥一定要完全腐熟,否则易使蚯蚓繁殖过多。
体色暗褐无光,体弱,活动迟缓。
养殖密度宜控制在每平方米2公斤至2.5公斤或每平方米1万条至1.5万条以每平方米2.8~3.1千克或每平方米2万条为,,在此范围内,投种少、产量高。.
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蚯蚓对环境的依赖一般比恒温动物更为显著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响蚯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而且温度也对其他生活条件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蚯蚓。因此温度是蚯蚓最重要的生活条件之一。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殖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以及
蚯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需要适宜的生态条件。不同的蚯蚓所需的条件也有差异。养殖蚯蚓,为了获得高产,必须研究熟悉所养蚯蚓的生活习性以及所需的生态条件,了解其对蚯蚓的影响。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怕光、怕盐、怕单宁味的夜行性环节动物。白天栖息在潮湿、通气性能良好的土壤中。栖息深度一般为10~20厘米,夜晚出来活动觅食。它以腐烂的落叶
要求养殖床含水量在60%以上
蚯蚓繁殖高峰季节,北方和南方是不同的:南方地区是1、2、3、4、5、10、11月,产卵最少的是7、8、9月;北方地区4、5、6、9、10月为高峰期,产卵最少的也是7、8、9月。因为7、8、9月是最炎热的夏季,蚯蚓便会降低繁殖,但并不是它停止了繁殖。
蚯蚓的人工养殖技术:人工养殖蚯蚓是一项新兴的养殖业。蚯蚓除营养价值高之外,还具有适口性好、诱食性强的特点,是畜、禽、鱼类等的优质蛋白饲料;还有人把它做成美味佳肴;蚯蚓粪是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是一种土壤改良剂,可作蔬菜、花卉和农作物的营养土,肥效显著,能增产增收。蚯蚓的饲料。蚯蚓是杂食性的环节动物,其饲料来源非常广泛,如稻草、麦秆、野
答:1、用活蚯蚓喂鱼,以喂25-100克的幼鱼效果为最好。在幼鱼阶段,各种鱼都可吞蚯蚓。用蚯蚓喂黄鳝,需要在鳝池内筑一个略高水面的泥墩,傍晚时,将蚯蚓投放到泥墩上。天黑后,黄鳝就会游出水面觅食,自动集于泥墩四周吞食蚯蚓。用蚯蚓喂黄鳝,可以提高黄鳝的产卵率和成活率,并可加快生长速度。用蚯蚓喂蛙,解决了蛙类非活动饵料不食的难题。养蚯蚓喂牛蛙,
一、光照下驱法:利用蚯蚓的避光特性,在阳光或灯光的照射下,用适板逐层刮料,驱使蚯蚓钻到养殖床下部,最后蚯蚓聚集成团,即可收取。二、甜食诱捕法:利用蚯蚓爱吃甜料的特性,在采收前,可在旧饲料表面放置一层蚯蚓喜爱的食物,如腐烂的水果等,经2~3天,蚯蚓大量聚集在烂水果里,这时即可将成群的蚯蚓取出,经筛网清理杂质即可。三、水驱法:适于田间养殖。
⑴蚯蚓喜潮湿怕干燥,饲养床湿度应保持70-80%,因此必须适时洒水保湿。⑵注意及时补料,多采用侧投法,即把新料投放在旧料的近侧即可。⑶实行分群饲养,做到养一批采收一批。⑷采收方法可采用强光照射,逐层扒开上层蚓粪和残存的饲料,就可收集到成团的蚯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