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红腿病由细菌感染引起,病蛙精神不振,行动迟钝、四肢瘫软,低头伏地或潜伏水中不动食欲退止,跳跃力弱,腹部膨大。后腿和腹部出现点状出血,继而扩大为红色斑块,并可感染至体表及肺、肝、脾、肠等部位,使组织坏死、出血。临死前呕吐,拉血便。头部、口周围、腹部、背部、腿、脚趾上有绿豆、花生米大小不等的粉红色溃疡或坏死灶。后腿水肿呈红色,或有
红腿病又称败血症,为蝌蚪、幼蛙和成蛙的常见病。其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及乙酸菌及乙酸钙不动杆菌的不产酸菌株等革兰氏阴性菌。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传染快,死亡率高。
人工养殖林蛙有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1家农户,在第一年结束秋收进人农闲的时候,准备25千克黄粉虫种虫以及200个养虫盘,在8〜10平方米的室内就可以进行黄粉虫的养殖与繁殖,麦麸是黄粉虫的主要饲料,可随用随买。根据不同季节,养虫成本的高低也不同。除麦麸外要准备萝卜、白菜、土豆等蔬菜喂黄粉虫。第二年春天准备200团蛙卵,同时还要建1个1000平方米的蛙圈
设围墙或围网防敌害入侵。
幼蛙适宜幼蛙的生长温度为25-30℃。温度高于30℃或低于12℃牛知蛙即感到不适,食欲减退,生长停止,严重的甚至死亡。越冬温度冬天牛蛙养殖区能够控制在10~15度的范围之内,是最适合牛蛙生长的,同时池塘当中的水温也要保持在5度以上10度以下。若是可以将水温保持在25度左右,甚至能够将牛蛙本该冬眠的时期变成它生长好时机。
虎纹蛙喜欢夜间活动,因此喂食时间最好在17:00-18:00或6:00-7:00。开春即4月上旬,温度上升到16℃以上时,亲蛙就要开始觅食,此时要投喂鲜活饵料蚯蚓、蝇蛆等,让亲蛙近快恢复体能,以利下一阶段繁殖、孵化。
发病原因:1.长期摄食缺乏维生素A的饲料;2,长时间高密度养殖,牛蛙得不到自然界中维生素补充:3,气温不稳定,昼夜温差大,免疫系统及生理功能受到影响。
别名:石蛤、石鸡、山鸡、石冻、飞鱼、石鳞、石蛤蟆、石虾蟆、石坑蛙、石乱、木槐.学名棘胸蛙。
牛蛙红腿病可以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对病原进行分离鉴定。用细菌方法分离鉴定细菌来确诊。
蛙是水陆两栖动物,因此,只要保持适当的温度,便可安全运输,一般采用纸箱、木箱(框)、竹篓(框)等装运。
我国的两栖动物中,蛙类主要有哪些品种?它们分别生活的区域?中国蛙类有180余种。黑斑蛙:体长约70-80毫米,雄性略小,头长略大于头宽。吻钝圆而略尖,吻棱不显。眼间距很窄。前肢短,批端钝尖,后肢较短而肥硕,胫关节前达眼部,趾间几乎为全蹼。皮肤光滑,背面有一对背侧褶,两背侧褶间有4-6行不规则的短肤褶。背面为黄绿或深绿或带灰棕色,上面有不规则的
蝌蚪孵出后3天就要开始人工投喂饵料,以熟蛋黄为好,先将熟蛋黄揉碎,加水化开,用40目的纱布过滤后全池泼洒投喂。每3000~5000尾蝌蚪每天喂1个蛋黄,早晚各喂1次。饲喂5~6天后,可改喂粉状词料。投喂方法是:在池的两边搭一条竹竿,把词料盘用绳子系在竹竿上,让饲料盘沉人水中,把饲料搓成团状,放在饲料盘上,蝌蚪即前来摄食。投喂量:7~30天内,1000尾蝌蚪
做好敌害的清除工作蛇、鼠、猫等都是牛蛙的天敌,这些天敌夏季活动特别猖獗,必须建立巡视制度并采取清除措施。
牛蛙为雌雄异体,它们的生殖系统均由生殖腺和生殖管道两部分组成。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泄殖腔、泄殖腔孔等组成;雄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导管、泄殖腔、泄殖腔孔等组成。牛蛙是进行抱对交配的。
以昆虫、蚯蚓、黄粉虫、蝇蛆为主,且只吃活饵。
野生棘胸蛙生态养殖新技术:一、饲养池建造:人工养殖棘胸蛙必须选择在无污染的水、泉水、地下水流经的地方,模拟野生棘胸蛙的野生生态环境建造饲养池。饲养池最好在海拔200~800米的高山区地带,有利于渡夏越冬。如在海拔低的平原高温区养殖棘胸蛙,可导引深井水、冷塘水或深洞积水入池,并使养殖环境保护安静、荫蔽、凉爽、温差变化小、湿度大。所以,养殖
繁殖、孵化技术是虎纹蛙养殖的关键技术,水温上升到16℃以上时要作好繁殖前的准备,也就是将建好的产卵池、孵化池进行消毒,而后注人清水,最后通过调节水位和光照来调节好水温。一切准备好后即可将亲蛙从越冬池移出,移出后先用5mg/L的高锰酸钾药浴5分钟,然后移人产卵池。产卵池水位保持在0.2m,水温在20℃以上。正常情况亲蛙进入产卵池后2天一天就可以抱对
美国青蛙病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1)做好引种与繁殖工作。选择健康活泼、无病无伤、体重达350克以上的二龄蛙作为种蛙,避免近亲交配,优化种群。(2)改善生态环境。蛙池水深控制在0.5米以上,池中央或四周留面积占1/3的陆地,池内水草覆盖面积占1/3左右,夏季池上方应有遮荫设施。尽量采用水质稳定的地下水作为养殖用水,使用地面水一定要保证水质。(3)
由于蛙的密度大,幼蛙饲养一个阶段后,因为饵料投喂不匀以及个体间体质强弱的差异,会出现个体大小不一的现象。牛蛙有大吃小的恶习,所以要及时按大小进行分池饲养,以提高蛙的成活率。当规格达到25克~50克时,每平方米调整到60只~80只;规格达到100克时,每平方米调整到30只~40只;规格达到150克时,每平方米调整到20只~30只。牛蛙善于爬跳,所以要经常
牛蛙池塘养殖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充足,通常每100平方米为一个大池,每个大池平均分成四个小池。池边用40目的筛绢围好,筛绢高出池底1米左右,筛绢底部20~30厘米埋入土中,池埂高40厘米,池坡比1∶3,水位30~40厘米,水体深度不低于20厘米。进、排水口设置在大池的对角,每个池子放4块80厘米×40厘米的泡沫塑料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