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鸭与成鸭分开饲养,3月龄内雏鸭最好实行舍饲,特别是不应到不流动、小而浅的死水域去放牧。因为这种水域利于中间宿主剑水蚤的滋生。每年对鸭群定期进行两次驱虫,一次在春季鸭群下水前,一次在秋季终止放牧后。平时发现虫体,随时驱虫。驱虫办法如下:氢溴酸、槟榔碱,配成0.1%的水溶液,1次灌服,每千克体重用药1毫克~2毫克。槟榔100克,石榴皮100克,加水
舍内应尽量铺水泥地面,同时运动场向外倾斜,以利排除室内水分。商品内鸭舍或农家养鸭如条件限制,也可不铺水泥地,而用垫料,尤其是北方养鸭区,由于气候比较干燥,鸭舍需要保温,更适于在舍内采用垫料饲养。鸭舍的基本要求是防寒保暖,通风良好,光线充足,便于饲养管理,容易消毒和经济耐用。各地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陋就简。一般说来,一个完整的平
维生素是鸭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大多数维生素鸭体内不能合成,缺乏时易引起物质代谢紊乱,影响生长、产蛋和健康。
鸭坏死性肠炎是发生在种鸭的一种传染病,以体质衰弱、食欲降低、不能站立、常突然死亡和剖检见肠道黏膜坏死(故称烂肠病)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鸭群受各种应激因素如免疫接种、恶劣的气候条件等刺激后,尤为多见。发病原因可能是多种致病因子,包括具有鞭毛的原虫、类巴氏杆菌,以及魏氏梭菌等。一、病理变化剖检病死鸭只,眼观病变大致相同。食道膨
冬季养鸭饮水控制:水是鸭生长过程中必需的物质,应始终保证给鸭提供容易摄取、清洁卫生的饮水,同时注意饮水的温度,特别是育雏期间鸭的饮水温度。
鸭巴氏杆菌病也称鸭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鸭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死亡快,排绿色水样稀粪,肝脏上布满细小的灰白色坏死灶。一、病原与流行特点。该病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为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两极浓染的短杆菌。病鸭、带菌鸭以及其他病禽都是本病的传染源。被污染的场地、饲料、饮水以及用具等都可传染。卫生条件差、营养不良、
雏鸭饲料要营养全面,易于消化,无腐败变质现象,最好是现配现喂,不喂隔夜料。饲喂要做到定时定量,育雏期前7天,用适量温水拌料。幼雏的饮用水应换成温开水。5日龄后,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细沙。
根据临诊症状诊断两脚麻痹无力,走动困难;流泪和眼睑水肿;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胀,俗称为“大头瘟”;呼吸困难,叫声嘶哑;病鸭下痢,排出绿色或灰白色稀粪;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两脚麻痹无力,走动困难;流泪和眼睑水肿;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胀,俗称为“大头瘟”;呼吸困难,叫声嘶哑;病鸭下痢,排出绿色或灰白色稀粪;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
防治措施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用于治疗,故应以防为主。除做好生物安全性措施外,采用鸭瘟弱毒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能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1.引种繁殖。严禁从疫区引进种鸭和鸭苗。从外地购进的种鸭,应隔离饲养15天以上,并经严格检疫后,才能合群饲养。病鸭和康复后的鸭所产的鸭蛋不得留作种蛋。2.免疫接种。对蛋鸭,可在20日龄进行首免,剂量为半倍量,2
进行防制应加强养鸭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保持鸭舍清洁,防止饲料和饮水被污染;雏鸭与成鸭分开饲养,防止接触感染。不到疫区引进种蛋和种鸭;种鸭在孵化前要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发现病鸭应立即隔离、治疗、消毒,尸体要深埋;发病鸭群不能作种鸭。药物治疗可降低急性副伤寒的死亡率,但不能彻底消灭病菌。治疗后的鸭可能成为长期带菌者,故不能留作种用采用
雏鸭的饲养方式可以分为地面平养、网上平养和笼养3种方式。1、地面平养方式是将雏鸭饲养在铺有洁净垫草的地面上。其优点是设备简单,投资少,雏鸭活动范围广。缺点是鸭雏很容易直接接触粪便,不利于防病;需要经常更换垫料,劳动强度大;浪费能源。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天环境温度低,育雏时需要将雏鸭生活区域的温度升高到30℃以上,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饲养管理生长期肉鸭有哪些要求?(1)饲养密度与饲养环境从第3周开始至第5周龄,肉鸭舍内适宜饲养密度将从10只/米2减少到4只/米2,室外运动场适宜密度为3只/米2。肉鸭应分群饲养,群体大小以1000~1500只为宜。鸭舍宜用0.5米高的篱笆墙分隔,每栏面积200~300米2。每栏提供15~20米长的饮水槽和足够的食槽,保证肉鸭能充分采食到饲料。鸭舍内地面和垫料要求干
(一)发病原因:肉鸭吃了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即引发本病。(二)临床症状:本病以损害肉鸭肝脏为主要特征,病鸭的食欲逐渐减退,生长缓慢,脱毛、跛行、抽搐,死前呈角弓反张样。本病的死亡率可达100%。(三)防治措施:该病无有效药物治疗,只要停喂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很快就会停止发病。因此,在高温多雨季节,饲料要注意防霉。发病原因:肉鸭吃了
种鸭群中的公、母比例合理与否,关系到种蛋的受精率。一般公、母鸭的配种比例为1:5~8左右,公鸭过少则影响受精率,可从备用公鸭中补充;公鸭过多也会引起争配而使配种率降低,因此公、母的配比应根据种鸭的年龄、季节、水源条件等来调节。要及时淘汰配种能力不强或有伤残的公鸭,对种公鸭的精液进行品质检查,不合格的种公鸭要及时淘汰。公鸭要多运动,保持
冬季养鸭,由于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生产成本高、成活率低、经济效益不理想等情况。笔者根据多年调查及实践,介绍提高冬季养鸭效益需要解决好的问题。卫生和消毒卫生消毒工作是养鸭基础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进入冬季,天气多变,雨雪天气多,气温下降,造成鸭适应能力和机体抵抗力降低。因此,卫生消毒工作必须做到及时、彻底、有效。特别要注意中小
活体拔毛后适当补充精饲料(以豆饼碎米为好)恢复体质,促进新羽毛生长。
如何采用翻肛鉴别法鉴别雏鸭雄、雌?采用翻肛鉴别法鉴别雏鸭雄、雌?翻肛法用左手握住雏鸭,将雏鸭颈部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两脚夹在无名指和小指之问,轻轻用手握牢,然后用左手拇指压住脐部,稍稍用力排出胎粪后,再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拨开肛门,使其外翻,看到半粒米长螺旋状的阴茎露出,则表明是公雏鸭,否则为母雏鸭。翻肛法用左手握住雏鸭,将雏鸭颈部
预防可用疫苗接种,蛋鸭120日龄用鸭减蛋综合症油乳剂灭活疫苗(或鸭减蛋综合症蜂胶灭活疫苗)皮下注射每羽1毫升。同时,在该病流行区域已发病鸭群,加强消毒,鸭群补充维生素AD3粉、复合维生素、增蛋宝等,以及抗病毒药(如病毒灵)、抗菌药,对预防和控制本病有一定效果。
肉鸭的4~8周龄培育期也称为生长育肥期。育肥就是加强鸭的采食和消化力,增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减少运动与热能消耗,积累脂肪的过程。这段时间商品内鸭的生理特点及身体状况已不同于育雏期。因此要相应地改变原有的饲养管理措施。育肥期的生理特点:体温调节已趋于完善,肌肉与骨骼的生长和发育处于旺盛期,绝对增重处于最高峰阶段,采食量迅速增加,消化机
产蛋鸭鹅如何应对冷空气产蛋鸭鹅群最适宜的生产温度是13-25℃,随着冬季冷空气的到来,气温走低,产蛋鸭鹅群很容易受到冷应激影响。冷应激极易造成鸭鹅群产蛋率下降,同时诱发呼吸道疾病,影响生产性能。“冷应激”指鸭鹅对突然温度下降(一般在10℃以上)的刺激或是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下(4℃以下)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或病理反应,冷应激对产蛋鸭鹅的影响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