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鸭

如何防治鸭瘟病?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临诊特点是高热,脚软,步行困难,拉绿色稀便,流泪。常见头颈部肿大,故有“大头瘟”之称。防治第一,加强饲养管理,发病时应严格执行封锁、隔离、消毒和紧急预防接种等综合防治措施,以防止疫情蔓延。第二,病鸭应在远离河流的地点集中屠宰加工,高温处理,内脏及小鸭不能利用,必须焚烧或深埋。血水不准放

夏天吃鸭子有何讲究?

现代医学认为,鸭肉的营养和药用价值都很高,含蛋白质达16.5%,脂肪7.5%,以及丰富的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份,对低热、肺结核、贫血、食少、便秘、尿赤等病症都有明显的食疗功效。

野鸭养殖对场地有何要求?

野鸭养殖场应周边无养殖场,既考虑野鸭的生活习性及其环境条件的要求,还有考虑电源、饮用水源、道路和卫生防疫等条件养殖场内应建有鸭舍,鸭滩,水面及其它配套用房。

鸭饲料的配制及注意事项?

由于现代育种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鸭的生产性能比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对饲料和营养的要求也更高;另一方面,饲料占养鸭生产总成本的60-80%,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自配饲料的养鸭生产者,必须了解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和它们在各种饲料中的准确含量,参照饲养标准,配制出能满足鸭不同阶段营养需要的最佳日粮,才能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鸭饲料

一、放养鱼种要适当。在鱼鸭混养的池塘里,应以养殖罗非鱼为主,其次为滤食性鲢鱼、鳙鱼和杂食性鲤鱼、鲫鱼等。而草鱼,因喜爱清静水体,故应不放或少放。二、搞好鱼塘的排灌系统。鱼塘中养鸭后,鸭粪易造成水质过肥。这样,容易使鱼感染疾病,或发生泛塘。因此,需向鱼塘中定期注冲清水。如排灌系统不好,清水灌不上,肥水排不出,就会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三

鸭舍3个重要组成部分

鸭舍、水围、鸭滩1、鸭舍:鸭舍分临时性简易鸭舍和长期性固定鸭舍两大类。农户养鸭大都用简易鸭舍,大中型鸭场大都用固定鸭舍。简易鸭舍一般以毛竹做架,房顶部和四周都用茅草帘围盖。这种草舍的优点是建造快,投资省,适用面广,各种类型的鸭都可以养,而且保温性能好,夏天可卸下四周的草帘,通风凉爽,冬天用草帘将四壁加厚盖严,达到夏凉冬暖的要求。长期

鸭瘟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鸭瘟的传染途径主要包括直接传染和间接传染两种。既可通过病禽与易感禽的接触而直接传染,也可通过与污染环境的接触而间接传染。被污染的水源、鸭舍、饲料、用具、饮水是本病的主要传染媒介。某些野生水禽感染病毒后可成为传播本病的自然疫源和媒介、节肢动物因本病为病毒血症也可能是本病的传染媒介。病鸭的调运可造成疫情扩散,因此,要谨慎病鸭的处理。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鸭舍的通风、环境干燥、清洁卫生,经常消毒,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甲砜霉素(杆立克-奎文区家禽研究所)药物等对该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雏鸭易感日龄,饮水中添加0.2%~0.25%的磺胺二甲基嘧啶或饲料中加入0.025%~0.05%的磺胺喹恶啉进行预防性用药,可预防该病或降低该病的死亡率。治疗时林肯霉素与青霉素联合皮下注射,用药前最好能

鸭绦虫病如何防治?

雏鸭与成鸭分开饲养,3月龄内雏鸭最好实行舍饲,特别是不应到不流动、小而浅的死水域去放牧。因为这种水域利于中间宿主剑水蚤的滋生。每年对鸭群定期进行两次驱虫,一次在春季鸭群下水前,一次在秋季终止放牧后。平时发现虫体,随时驱虫。驱虫办法如下:氢溴酸、槟榔碱,配成0.1%的水溶液,1次灌服,每千克体重用药1毫克~2毫克。槟榔100克,石榴皮100克,加水

鸭舍地面有何要求?

舍内应尽量铺水泥地面,同时运动场向外倾斜,以利排除室内水分。商品内鸭舍或农家养鸭如条件限制,也可不铺水泥地,而用垫料,尤其是北方养鸭区,由于气候比较干燥,鸭舍需要保温,更适于在舍内采用垫料饲养。鸭舍的基本要求是防寒保暖,通风良好,光线充足,便于饲养管理,容易消毒和经济耐用。各地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陋就简。一般说来,一个完整的平

维生素是鸭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大多数维生素鸭体内不能合成,缺乏时易引起物质代谢紊乱,影响生长、产蛋和健康。

种鸭坏死性肠炎病防治

鸭坏死性肠炎是发生在种鸭的一种传染病,以体质衰弱、食欲降低、不能站立、常突然死亡和剖检见肠道黏膜坏死(故称烂肠病)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鸭群受各种应激因素如免疫接种、恶劣的气候条件等刺激后,尤为多见。发病原因可能是多种致病因子,包括具有鞭毛的原虫、类巴氏杆菌,以及魏氏梭菌等。一、病理变化剖检病死鸭只,眼观病变大致相同。食道膨

冬季养鸭饮水控制:水是鸭生长过程中必需的物质,应始终保证给鸭提供容易摄取、清洁卫生的饮水,同时注意饮水的温度,特别是育雏期间鸭的饮水温度。

鸭巴氏杆菌病俗称什么病?

鸭巴氏杆菌病也称鸭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鸭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死亡快,排绿色水样稀粪,肝脏上布满细小的灰白色坏死灶。一、病原与流行特点。该病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为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两极浓染的短杆菌。病鸭、带菌鸭以及其他病禽都是本病的传染源。被污染的场地、饲料、饮水以及用具等都可传染。卫生条件差、营养不良、

怎样预防雏鸭消化不良?

雏鸭饲料要营养全面,易于消化,无腐败变质现象,最好是现配现喂,不喂隔夜料。饲喂要做到定时定量,育雏期前7天,用适量温水拌料。幼雏的饮用水应换成温开水。5日龄后,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细沙。

临床上怎样诊断鸭瘟?

根据临诊症状诊断两脚麻痹无力,走动困难;流泪和眼睑水肿;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胀,俗称为“大头瘟”;呼吸困难,叫声嘶哑;病鸭下痢,排出绿色或灰白色稀粪;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两脚麻痹无力,走动困难;流泪和眼睑水肿;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胀,俗称为“大头瘟”;呼吸困难,叫声嘶哑;病鸭下痢,排出绿色或灰白色稀粪;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

鸭瘟的防治要点?

防治措施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用于治疗,故应以防为主。除做好生物安全性措施外,采用鸭瘟弱毒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能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1.引种繁殖。严禁从疫区引进种鸭和鸭苗。从外地购进的种鸭,应隔离饲养15天以上,并经严格检疫后,才能合群饲养。病鸭和康复后的鸭所产的鸭蛋不得留作种蛋。2.免疫接种。对蛋鸭,可在20日龄进行首免,剂量为半倍量,2

如何防治鸭副伤寒?

进行防制应加强养鸭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保持鸭舍清洁,防止饲料和饮水被污染;雏鸭与成鸭分开饲养,防止接触感染。不到疫区引进种蛋和种鸭;种鸭在孵化前要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发现病鸭应立即隔离、治疗、消毒,尸体要深埋;发病鸭群不能作种鸭。药物治疗可降低急性副伤寒的死亡率,但不能彻底消灭病菌。治疗后的鸭可能成为长期带菌者,故不能留作种用采用

雏鸭应采用何种方式饲养?

雏鸭的饲养方式可以分为地面平养、网上平养和笼养3种方式。1、地面平养方式是将雏鸭饲养在铺有洁净垫草的地面上。其优点是设备简单,投资少,雏鸭活动范围广。缺点是鸭雏很容易直接接触粪便,不利于防病;需要经常更换垫料,劳动强度大;浪费能源。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天环境温度低,育雏时需要将雏鸭生活区域的温度升高到30℃以上,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饲养管理生长期肉鸭有哪些要求?(1)饲养密度与饲养环境从第3周开始至第5周龄,肉鸭舍内适宜饲养密度将从10只/米2减少到4只/米2,室外运动场适宜密度为3只/米2。肉鸭应分群饲养,群体大小以1000~1500只为宜。鸭舍宜用0.5米高的篱笆墙分隔,每栏面积200~300米2。每栏提供15~20米长的饮水槽和足够的食槽,保证肉鸭能充分采食到饲料。鸭舍内地面和垫料要求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