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海远体内的含水量极多,生产汛期又均在夏、秋高温季节。因此,通用明矾和食盐混合腌渍,利用明矾对蛋白质的凝固作用,使海远体内蛋白质等成分高度凝固,加速脱水。
(一)伞体部位(远皮)加工程序
国内消费的成品一般采用二矾加工法,出口成品通用三矾加工法。
1.头矾。处理方法大多用矾水腌渍或用均匀布撤矾粉方法腌渍,一般不用盐。用矾量为鲜品的0.2-0.6%,腌渍时间一般为4-6小时为宜。
2.二矾。将经过头矾蜇皮均匀摆放在池内,摆一层远皮均匀布撤一层盐矾混合粉,用盐量力经过头矾蛰皮的15-20%,用矾量力0.4-0.6%,最后用混合盐矾粉封盖池顶,腌渍时间一般为5-8天。
3.三矾。将经过二矾蜇皮均匀摆放在池内.摆一层歪皮均匀布撤一层盐矾混合粉,用盐量为经过二矾蛰皮的20-30%,用矾量为0.1-0.2%,最后用混合盐矾粉封盖池项,腌渍时间一舷为6-10天,标准是基本上没有活肉时为宜。
(二)口腕部位(过头)加工程序
在北方部分地区有采取二矾加工法外,其它地区通用三矾加工法。
1.头矾。处理方法大多用矾水腌渍或用均匀布撤矾粉方法腌渍,一般不用盐。用矾量为鲜品的0.6-0.8%,腌渍时间一般为2-4个小时为宜。
2.二矾。将经过头矾远头均匀放在他内,放上一层该头均匀布撤一层混合盐矾粉,用盐量力经过头矾蛰头的10-15%,用矾量为0.2-0.4%,最后用混合盐矾粉封盖他顶,腌渍时间-69为5-10天。
3.三矾。将经过二矾蜇头均匀放在池内,放上一层歪头均匀布撤一层混合盐矾铅,用盐量为经过二矾蜇头的8-12%,用矾量为0.1-0.2%.最后用混合盐矾粉封盖池顶,胯渍时间一般为8-10天。
三、产品质量和出成率要求
蜇皮形状圆而完整,色泽洁白或淡葱,带有光泽,质量越好光泽度越高。不破碎、没有洞眼、红衣、红点、泥沙和异味,肉质韧而松脆。出成率要达到12-16%;蜇头形状呈立体珊瑚状,色洁白或谈红,带有光亮,质量越好光亮度越高。肉杆完整,缘瓣尖部不带须丝,无碎杆、泥沙、杂质和异味,肉质鲜嫩而松脆;出成串要达到18—24%。除了要达到上述的产品质量和出成率度要求外,还要做好贮藏保质工作,以达到出口创汇和国内消费的要求。
1.三矾海蜇皮的加工
(1)头矾海蜇皮 头矾海蜇皮是渔民在海上捕获时加工出的。多数是在渔船舱中,以海水溶解食盐,使之达到160Be,并溶入约0.6%的明矾(指在水中的浓度)。加工时,将海蜇切下头部放入船舷外面的绳网中,任海水洗除血污,胴体部经竹片刀刮除血衣后,则放入舱内的矾、盐液中,至浸满为止,无从计算按蜇体重使用的矾盐比例,但粗略知道经头矾处理过的蜇体质量大约减轻了50%~60%。蜇头经海水冲洗后,最终也放入船舱内的矾盐液中并再添加少量明矾。渔民返航后,将此半成品卖给加工部门,进行二矾及三矾加工。
(2)二矾海蜇皮 将从渔民处收购来的头矾海蜇皮首先用刀削去红衣,既要削净,又不能裂破蜇皮(这是很麻烦、费劳力很多的操作)。用1~2h沥去蜇皮中的水分后,再将其涂以12%的食盐(事先拌入为盐重4%的明矾)进行腌制。经7d左右,即可进行三矾加工(如系在7月份生产——浙江渔民称为“霉蚱”,则拌入食盐中的矾量应减半)。从头矾蜇皮改制成二矾蜇皮的得率约为 35%。
(3)三矾海蜇皮 将二矾蜇皮置于篓中沥子卤1h后,涂以10%的食盐(事先拌入为盐重3%的明矾),置于大桶中腌制半个月,得率为二矾蜇皮的55%~60%。此时的制品应体质坚韧、色白亮带浅黄。
将三矾蜇皮从大桶中移至篓中,平摊沥滷,这样提干一周(其间翻动2~3次)后的得率约为三矾蜇皮的65%~68%。
2.海蜇头的加工
将购来的蜇头(头矾的)拌以10%的食盐和0.3%的明矾,经10d即成二矾蜇头,得率为60%~65%。
将二矾蜇头沥滷1h,拌以8%的食盐及0.15%的明矾,经半个月后腌成三矾蜇头,得率为68%~73%。
再经提干7d,得率为78%~80%。
下一篇: 红米有哪些营养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