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采收后的田间管理
1 适时疏果
为提高蓝莓品质,在开花后进行1次疏剪,根据品种、坐果及新梢抽生情况确定留果量;4-5月对鲜食品种适当疏果,疏除部分密生小果、畸形果、病果(多保留强枝顶果),以提高果品商品效益。一般成年蓝莓树南高丛品种平均株产控制在3-4kg,兔眼类品种平均株产控制在4~5kg。
2 熟期控水
蓝莓熟期恰逢高温多雨水季节,为减少熟期落果、裂果现象出现,成熟期间应适时控水或避雨栽培,提高蓝莓产量与品质,采用大棚半覆膜加遮阳网等方法避雨,防止蓝莓霉烂、裂果和落果,以改善蓝莓果实外观品质,提高鲜果硬度与糖度等。
3 适施壮果肥
谢花后对结果多或树衰弱的蓝莓结果树,可进行地面或叶面追施1次壮果肥(早熟种约4月上旬,晚熟4月中旬)。
4 园间生草覆盖
蓝莓定植后提倡生态栽培,园间行内适期生草或覆盖,不宜化学除草。采收前后田间行内应覆盖保湿防高温,以保障植株正常生长,起到提高产量和品质等作用;覆盖物可选用秸秆、草炭、锯木屑或柴草等。成年蓝莓园在采前全园清耕1次,以便采摘及落地果清理。
5 及时开沟防涝
蓝莓熟期前后,平地果园要及时做好开沟排水,以防园地积水影响生长与结果;旱季时要及时灌溉,确保蓝莓正常生长。
6 加强病虫害防治
随着栽培规模的扩大,种植时间的推移,蓝莓采摘前后病虫、鸟害发生种类不断增加,已成为当前管理一项重要内容。
采前30天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注意安全用药与安全间隔期(提倡采前30天不喷药),重点加强农业综合措施防护,实施保健栽培,提高树体自身抗病虫能力;提倡果园生态栽培,保护和利用有益生物;做到合理修剪(剪除病虫枝、枯枝),采后清园,以减少病虫源。在蓝莓开花前喷1次代森锰锌类等保护性杀菌剂,以减少当年病害的发生;开花结束后在幼果生长季节(3月底至4月上旬)可用40%嘧霉胺600倍液或异菌脲800倍液等杀菌剂+氯虫苯甲酰胺(康宽)等杀虫剂防治1-2次,以减轻危害果实的白腐病、僵果病、灰霉病及果蝇等病虫害发生,具体防治视田间病虫害危害情况而定。
采前避雨,防止熟期因多雨鲜果脱落、霉烂和裂果引发病害等;推行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味性和趋色性,应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或黄板以及药剂诱杀等方法。
7 熟期防鸟害
蓝莓果实酸甜可口,不仅人类爱吃,鸟类更喜欢吃,常来果园有麻雀、喜鹊、乌鸦和斑鸠等,果实鸟害之后失去商品性,还容易出现烂果感染灰霉病,对产量、品质带来严重影响。可在蓝莓果实成熟期,用防鸟网或稻草人、电驱鸟器、驱鸟剂等方式驱赶;目前最好办法采用防鸟网,在果实将要成熟时用捕鱼的网把整个园子罩住,虽成本比较大,但效果比较好。
上一篇: 母畜发情鉴定方法有哪几种?
下一篇: 葡萄白腐病病菌发生的适宜环境条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