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软腐病是魔芋常见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又名黑腐病。不仅在魔芋田间生长阶段发病,造成叶片、叶柄及块茎软腐,还可在魔芋贮藏期间发病造成块茎腐烂。一般发病率为20%~30%,局部地区或多雨季节发病率可达80%以上,特别是遭受冰雹,发病率达100%,造成绝收。对于此病的防治最关键的是精选优良种芋及防止植株受伤。
对于魔芋软腐病的防治,主要根据魔芋的生长发育规律,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促进魔芋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魔芋的抗病性,减少伤口,同时消灭越冬的病原,控制水分和田间相对湿度,抑制软腐细菌的生长发育,切断病原传播的途径。其防治方法为:
一是合理施肥:施用的农家肥要充分腐熟,否则会将农家肥中的病菌带入田间,追肥时不要将肥料施于魔芋根上,以免引起烧根。
二是及时防治害虫,减少伤口:要及时防治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这些害虫不仅可以造成魔芋根部及块茎伤口,而且还会传播软腐细菌。
三是及时消除发病中心,防止扩展蔓延: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井带出田间销毁,同时在病穴及其周围撤一些石灰。农药防治用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可杀得500—700倍、75%敌克松500—1000倍或甲霜灵锰锌,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3—4次。
症 状
由细菌引起的软腐病常因伴随的杂菌分解蛋白胶产生吲哚而发生恶臭;由黑根霉引起的软腐病在病组织表面生有灰黑色霉状物,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病斑成片状由叶柄向上扩展,终使叶球由外向内,不断腐烂;由根部向上扩展时,叶球则由内向外腐烂,呈乳黄色烂泥状,有臭味,最终失去商品价值。由于根和茎基受害后组织变脆,叶球极易脱落,一触即倒,发病晚期病株则自行倾倒。贮藏期间叶球易脱帮或腐烂,受害叶叶脉变为黑褐色。
1.植保要点
提高栽培管理技术,加强农业防病措施:定植前土壤需深翻曝晒,前茬以豆类和葱蒜等作物最好;地势要排灌方便防止土壤粘重;适期播种定植,以避免包心期感病阶段与当地雨季相遇;缺水肥或蹲苗时间过长时,土壤于裂伤根或大水漫灌后幼苗猛长,叶柄上易产生自然裂口,常会给病菌侵染造成可乘之机,因此要增施底肥,及时灌水追肥,“一促到底”,不断清除病株烂叶,穴内施以消石灰进行灭菌。
防治害虫,避免虫伤:病菌极易从黄条跳甲、菜青虫、甘蓝夜蛾、小菜蛾,芜菁叶蜂、猿叶虫、地蛆等害虫造成的虫伤入侵,加之虫体也可带菌,造成病害的传播蔓延。因此应及时施药防治。鳞翅目害虫可喷2.5%敌杀死800~l000倍液、40%氧化乐果1000~2000倍液、敌百虫原粉2 0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甲虫类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l500~2000倍液喷雾或灌根杀死幼虫;种蝇和萝卜蝇的成、幼虫亦可用上述药剂进行喷雾和灌根,还可用50%辛硫磷乳油,每667平方米125~150克对水60升,或2.5%敌百虫粉、4.5%甲敌粉、5%西维因粉每667平方米1~1.5千克处理土壤,2.5%敌百虫粉亦能喷粉防治成虫,用量同前。
选用适应当地条件的抗病品种:抗病毒病和霜霉病的品种大多数也抗软腐病;外叶直立、叶面蜡粉厚、色深绿的品种一般比外叶贴地、叶面蜡质薄、色黄绿的柔嫩多汁品种抗病。
药剂防治:于发病前和发病初,及时在靠近地面的叶柄基部和茎基部喷施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200毫克/升,敌克松原粉1000倍液或38%恶霜嘧铜菌酯800倍液,或50%代森铵600~8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氯霉素300毫克/升,7~10天喷药1次,共2~3次,重者进行灌根治疗。
2.用药方案
1、预防方案:38%恶霜嘧铜菌酯按1000倍液稀释喷施,7天用药1次。
2、治疗方案:轻微发病时,38%恶霜嘧铜菌酯按800倍液稀释喷施,5—7天用药1次;病情严重时,按600倍液稀释喷施,3天用药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3、施药时间:避开高温时间段,最佳施药温度为20℃—30℃
上一篇: 旋耕机的用途有哪些?
下一篇: 高产麦田倒伏后采取什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