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植保工作中怎样是预防为主? 其他

植保工作中怎样是预防为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预防为主"是我国植保工作的指导思想。害虫防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各类防治措施的综合运用,害虫防治技术水平的衡量,从预防作用体现的程度来作出评价。要判断“预防为主”体现程度,先要弄清“防”与“治”的区别界限:“防”就是在害虫大量发生为害以前采取措施,使害虫种群数量较稳定地被抑制在足以造成作物损害的数量水平之下,体现在稳定、持久、经济、有效地控制害虫的发生以及避免或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而“治”仅是要求做到在短期内控制害虫的为害,指采取措施控制害虫大量发生为害之前。

在病害发生前准确判断,及早预防,减轻危害损失。比如今年小麦赤霉病,根据上年发病重菌源量大、多数主宰品种抗病相差、天气预报5月前后有2-3次下雨过程,可以预测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偏重,如果小麦灌浆期再有2次降水会有有流行趋势。实际前期阶段利于病害侵染,后期气候条件适合会加重病情。这就是预防为主的目的。

早在5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在综合防治中.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同时要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兼治多种有害生物。1986年又将综合防治解释为:“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田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这一综合防治定义与国际上常用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植物病害管理”(P1ant Disease Management,PDM)的内涵一致。

上大夫治未病,就是预防。看我们的植保方针和人的疾病控制方针都是一样的八个字。概括说就是: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条件。你利用物理的、生物的、农业的、包括植物检疫的措施,什么都行。中耕除草、人工捉虫、性诱剂诱杀。。。。。什么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