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如何提高奶牛的繁殖率?

如何提高奶牛的繁殖率?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主要是技术方面的措施

搞好发情鉴定是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关键措施,同时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

1、每天要坚持多次、长时间观察奶牛表现

直接观察法是生产中最普遍采用的一种发情鉴定方法,为了极时了解奶牛发情情况,把握配种时机,每天必须对牛群至少进行三次观察,每次观察不少于20分钟。三次观察时间分别是早上挤奶前、下午挤奶前和晚上十点左右。在气温超过30℃时,夜间可观察到较明显的奶牛发情表现,因此,夏季应在夜间和早晨多多观察。如果每天至少不用一个小时的时间观察牛群发情状况,则奶牛发情鉴定率的下降幅度将超过20%。2、搞好牛场管理,作好奶牛各种生产记录

每个奶牛场都应有奶牛的生产记录,记录资料中完整的繁殖计录对于作好奶牛发情鉴定工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繁殖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母牛发情日期、配种时间、孕检情况以及预产期等。通过日常详细准确的记录,再根据母牛的发情规律,就会知道哪头奶牛是否该发情了,以便侧重观察。一般情况下,奶牛性成熟后,由于卵巢内卵泡的活动,非妊娠奶牛的发情周期每三周循环一次,因而到时候就要更加注意观察。特别是要注意产后30天的母牛、配后19天的母牛以及16月龄育成牛的表现,应列为发情鉴定的重点观察对象。

3、为奶牛创造舒适环境,对牛蹄进行定期维护

饲养在舒适环境中的健康奶牛发情表现更加明显,更加容易受胎。舒适的牛舍应是:通风良好,清洁干燥,采食、饮水方便,牛床垫草松软。感觉舒适的奶牛表现为活动自如,站立采食,站立挤奶和卧地休息及反刍。舒适的奶牛其发情活动可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容易抓住最佳配种时机。牛蹄的养护对奶牛的舒适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应定期对牛蹄进行整修和护理,以增强奶牛舒适感,并可防止奶牛蹄病的发生。患有蹄病的奶牛,发情表现一般不明显。

4、注意饲料营养,维持奶牛中等体状

良好的饲养有助于提高奶牛的正常发情,营养对奶牛的发情率有很大影响。过肥过瘦都不利于奶牛发情和怀孕,应保持奶牛中上等膘情。特别对泌乳前期的奶牛,应喂给能量蛋白平衡的精饲料和优质粗饲料,以避免奶牛有较大的体重损失。体重损失小、干物质摄入量充足的奶牛,也能提前发情。处于能量负平衡的奶牛,发情周期异常安静发情率上升。

5、注意奶牛血尾情况

发情24—72小时后,有的奶牛阴门会排出带血的沾液,粘在阴部和尾根上,俗称血尾,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如果奶牛没有表现出发情症状,则应将出现血尾的情况记录在繁殖记录上,流血是下次发情的重要征兆,以提示19天后重点观察。血尾表明已错过了输精时间,此时即使输精也不会受孕。

6、要注意奶牛假性发情

在发情鉴定中还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奶牛在正常发情十天之后,由于卵泡随后释放出雌性激素,又引起奶牛的发情表现,并且表现的相当活跃,这种现象称为假发情。研究表明,在实际生产中有10—30%被输精的奶牛表现为假发情,实际上并没有发情,此时不能输精。这也说明保持牛场记录是非常重要的,可防止因错误鉴定而造成错配。

7、适时输精

站立发情结束后8小时是最佳的输精时间,但奶农必须知道奶牛是何时开始出现站立发情的。对早上出现站立发情的奶牛,可在当日下午输精;下午或晚上发现站立发情的奶牛,可在第二天早上输精,这就是一条“早上—下午、下午—早上”的一般法则。

主要从一下几个反面提高奶牛繁殖率:1、改善养殖饲养环境。2、强化饲养管理(特别是干奶期饲养管理)。3、产后护理,预防奶牛产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等产科疾病。

为满足高产奶牛产犊后对能量及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提高奶牛的繁殖力,必须创造优越的饲料条件,不断改善日粮的组成和配合,特别是要注意日粮中氮、碳平衡,各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平衡。

在一般情况下,母牛产犊后30天左右子宫基本恢复,产后的第一次发情多在第5060天,同时这也是产奶高峰期,在这个时期,若母牛营养良好,还能够维持生殖机能的正常活动,发情、排卵也较正常,所以这个时期是产后配种的最好时机。高产奶牛产后配种最适宜的时间是产后6070天,这个时间配种受胎率最高。但高产奶牛在产后15天左右常易发生子宫疾病。因此,在产后15天要普遍检查一次子宫,以便及时治疗,并在配种前10天左右,再次进行一次检查,然后进行配种,这样能够显著地提高配种受胎率。

调节母牛的产犊季节,有计划地安排配种、产犊,使牛群按人们的需要有计划地发展,做到:生产和产品的需要协调;圈舍和设备得到合理的使用;避免人员劳逸不均;饲料的供应与牛群的需要相协调;能恰当处理繁殖与育犊及其他问题之间的矛盾,从而提高母牛的繁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