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预产阶段蛋鸡的生理特点,叙述在生产中如何做好预产鸡的饲养管理?
养殖者在蛋鸡开产前,不要怕投入,选用的预产期 蛋鸡料,能量和蛋白质水平要高一点,由于这段时间的采食量较低,如果不提高饲料质量,很难满足蛋鸡的需要。最新的海兰褐管理手册,其日粮的粗蛋白质含量标准是20%,已经高于雏鸡,能量则持平,这一变化要引起大家注意。
蛋鸡预产期肝脏倍增,蛋白质合成加强为开产后高强度的产蛋作准备;卵巢、输卵管等生殖系统得到进一步发育,使很小的卵巢能排除很大的卵黄。同时,预产期 蛋鸡在激素的影响下,机能也有较大变化,譬如免疫力变得脆弱,容易发生输卵管感染,造成腹膜炎症等。
一、预产阶段鸡体的生理变化特点
1、生殖系统快速发育。18周龄时卵巢重量约为10周龄时的4倍,但在19周龄、20周龄时则分别为10周龄时的30倍和48倍左右。
2、骨钙沉积加快。在18周龄至20周龄期间骨骼重量增加15克-20克,其中4克-5克为髓骨钙。它的沉积大约在产第一个蛋的前10天,是由卵泡中分泌的雌激素诱发的,髓骨钙在性成熟后作为蛋壳形成时钙的来源之一。
3、体重的快速增加。从18周龄开始鸡只又出现一个快速增重时期,4周内增重约400克,此期体重的增加对以后产蛋高峰持续期的维持是十分关键的,若增重达不到标准则会影响总的产蛋率和总产蛋量。
4.鸡只处于一种明显的生理应激状态,在预产阶段内鸡体发生了很大的生理变化,生殖系统生长发育、肝脏体积增大且合成机能增强,体重增加,内分泌机能旺盛。这一切变化对鸡只来讲都是一种应激,其抵抗力会因此而明显下降。因此,这一时期也是易发病的阶段。
二、预产阶段的饲养管理措施
为了保证各系统的正常发育,降低生理应激造成的不良影响,为鸡群以后的高主、稳产打好基础,在饲养管理上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淘汰病、弱、残鸡。蛋鸡群经过较长的育成饲养,常会出现少数的病鸡、弱鸡和伤残鸡。为了提高鸡群的整齐度、合格率及开产的一致性,必须在预产阶段进行整群工作,淘汰那些无治愈希望的病鸡,体重与群体水平相差甚远的弱鸡以及失去生产价值的伤残鸡。
2.接种和驱虫。在预产阶段,要进行一次彻底的驱虫工作。对寄生于体表的虱、螨类寄生虫,采取喷洒药液的方法进行治疗;对寄生于肠道内的寄生虫,采取饲料抖药喂服,同时在鸡群预产期,还要进行一次新城疫I系苗的注射,防止鸡群开产后暴发新城疫,造成生产上的经济损失。
3.做好鸡舍及其设备的清洗与消毒工作。在预产阶段,必须做好鸡舍的维修、清洗和消毒工作。对养过鸡的鸡舍,须将粘结在墙壁、地面、网架上的鸡粪以及门窗、屋梁上的尘埃等,用水彻底洗刷干净。对鸡笼设备、用具等在用水洗净的基础上还要用消毒药液喷洒消毒。待舍内干燥后,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
4.适时转群。为了使鸡有足够时间熟悉和适应新的环境,减少环境变化而出现的采食量、产蛋量下降等应激反应,应将鸡群在开产前1-2周转入产蛋鸡舍。
5.饲料营养的调整。为了适应鸡只体重,生殖系统的生长和骨钙的沉积,要求在转群后至21周龄期间使用过渡料,适当提高饲料蛋白质、钙和维生素水平,要求蛋白质含量为17%,代谢能11.75兆焦/千克,钙2%。同时做好饲料的逐渐过渡工作。
6.增加光照时间。育成期鸡群多采用自然光照。当鸡群转入产蛋舍后,一般从第19周开始要增加人工光照,增加幅度大小为每周延长30分钟,直到产蛋高峰期光照总时数为每天16小时为止。此后,既不增加,也不缩短。
7.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夏季舍温最好能控制在30℃以下,冬季在10℃以上;室内空气保持清新,湿度以65%左右为宜;坚持卫生管理和消毒。
8.喂饲方法。每日喂饲4次,第一次在早上开始光照后,最后一次在停止光照前约2小时,中午前后各喂1次,喂料采用充分给饲;饮水要充足、干净。
上一篇: 冬季辣椒如何育苗?
下一篇: 水产养殖如何防治蓝藻爆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