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碳水化合物 在青贮的过程中,只要有氧存在,且pH不发生急剧变化,植物呼吸酶就有活性。当产生的热足以引起青贮作物的温度达到相当高时,青贮作物中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就会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如果在填充过程中和填充后,青贮作物未能充分压实,空气就有可能透入,温度也会继续升高。若未能及时发现,会导致过热青贮料,不仅造成营养分损失,而且青贮质量低劣。
在正常青贮时,可迅速形成厌氧环境,青饲料中易溶性碳水化合物全部转化成乳酸、乙酸、琥珀酸及醇类,其中主要为乳酸,同时放出少量的热量。碳水化合物转化成乳酸的过程,是非氧化分解过程,不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能量损失很少。己糖生成乳酸时,同质发酵乳酸菌比异质发酵乳酸菌更为有效,因为异质发酵除了产生乳酸外,还产生甲烷、甘露醇和乙酸等。发酵中也有半纤维素的水解作用,生成的戊糖也可发酵生成乳酸。
青贮料中乙酸,是由乙醇通过微生物的作用生成,其形成比乳酸早,当酸度高时呈游离状态,酸度低时,与盐基结合成乙酸盐。青贮温度达到30~40℃。pH为4.2以上,正适于酪酸菌繁殖活动,此时才产生酪酸。低温发酵,不形成酪酸。
2.含氮化合物 处于生长期的饲料作物,总氮中约有75%-90%的氮以蛋白氮的形式存在。收获后,植物蛋白酶会迅速将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在12-24小时内,20%-25%的总氮可被转化为非蛋白氮。青贮料中蛋白质的变化,与pH的高低有密切关系,当pH小于4.2时,蛋白质因植物细胞酶的作用,部分蛋白质即分解成氨基酸,且较稳定,并不造成损失,但当pH大于4.2时,由于腐败菌的活动,氨基酸便被分解成氨、硫化氢和胺类,使蛋白质品质下降。多数非蛋白氮以氨基酸的形式存在,但由于植物脱羧酶的作用,有些氨基酸可进一步降解生成胺,特别是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
3.有机酸与缓冲能 植物的缓冲能,即其抗御pH改变的能力,是影响青贮饲料调制的重要因素。在4-6的pH范围内,青绿饲料缓冲能的70%-80%靠有机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硝酸盐和氯化物维持,植物蛋白质的缓冲作用占10%-20%。通常,缓冲能以每千克的植物干物质在浸软时pH由4上升到6时所需碱的毫克当量数表示。禾本科植物含有柠檬酸和苹果酸等有机酸,青贮期间这些酸经乳酸菌发酵可生成乳酸、乙酸、甲酸、乙醇、丁二醇和3-羟基丁酮产物;而豆科牧草粗蛋白含量高于禾本科牧草,因此豆科牧草的缓冲能高于禾本科牧草,如黑麦草的缓冲能为250--400毫克当量/千克,三叶草和紫花苜蓿的缓冲能值为500---600毫克当量/千克,这一特性使得豆科牧草比禾本科牧草难以青贮。青贮过程中,乳酸盐、乙酸盐和其他产物的形成可使缓冲能值升高。
4.色素和维生素等 青贮期问最明显的变化是饲料的颜色。由于有机酸对叶绿素的作用,使其成为脱镁叶绿素,导致青贮饲料变为浅棕色。维生素A的前体物——β-胡萝卜素的破坏与温度和氧化程度有关,二者都高时,β-胡萝卜素损失较多。但贮存较好的青贮料,胡萝卜素的损失可低于30%。
在青贮过程中,由生物化学变化所造成的养分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损失量约占原料干物质的8%。由于表面腐败或液汁排出,青贮制作时的损失也约占8%,这种损失则是可避免的。青贮条件和技术正常,或者采用添加物进行特种青贮,其损失量就可减少到最少的程度。
上一篇: 怎样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下一篇: 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