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辣椒 > 怎样防治辣椒疫病? 辣椒

怎样防治辣椒疫病?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实行轮作、结合土壤深翻后喷洒新高脂膜800倍液,适量施用氮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肥保水性能,促进根系发达,植株健壮。
(2)定植辣椒苗之前和定植当天,分别细致喷洒两次护树将军杀菌消毒,做到净苗入室,减少病害发生。
(3)结合根外追肥和防治其它病虫害,在辣椒的开花期、生长期、成熟期及时喷洒辣椒壮蒂灵,提高番茄植株自身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提高光合效率,促进植株健壮。调控好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促进植株健壮长势,提高营养水平,增强抗病能力。
(4)全面覆盖地膜,加强通气,调节好温室的温度与空气相对湿度,使温度白天维持在25-30℃,夜晚维持在14-1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以利于番茄正常的生长发育,不利于病害的侵染发展,达到防治病害之目的。
(5)在化学防治上,定植前要搞好土壤消毒,结合翻耕,喷洒新高脂膜800倍液杀灭土壤中残留病菌。定植后,适时喷洒护树将军1000倍液进行保护,防止发病。如果已经开始发病可选用以下药剂: 70%甲霜灵锰锌或70%乙磷铝锰锌500倍液,25%瑞毒霉600倍+85%乙磷铝5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等。以上药液需交替使用,以便提高药效,增强植株的抗逆性能,提高防治效果。

一、发生原因

  (1)环境:田间适宜发病的温度为25~33℃,相对湿度为85%以上,大棚内湿度大或棚膜上凝水结露的情况下,易发病。雨季或大雨后天气突然转晴,气温急剧上升,病害易流行。土壤湿度95%以上,持续4~6小时,病菌即完成侵染,2~3天就可发生1代,因此成为发病周期短、流行速度迅猛异常的毁灭性病害。

  (2)栽培:高温、高湿有利发病,浇水后土壤湿度大易积水,发病迅速,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连年重茬的田块发病重。大水漫灌或雨后淹水的田块,凡浸泡在水中的茎、叶、果实都严重发病。偏施氮肥,磷、钾肥不足,微量元素缺乏也是病害发生严重的原因。中心病株出现后,在湿度满足的条件下可扩大侵染。中心病株出现到全田发病仅7天左右时间

  二、防治

  (1)农业防治:①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②避免与花生、茄科类作物连作。可与十字花科等作物轮作,最好是水旱轮作。③前茬收获后及时清理残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耕翻土地,以减少病原基数。菜椒生长期和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和病残体,严禁将病株和病残体随意堆放,应集中烧毁。④移栽前深翻晒土,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定植后快缓苗,壮大根系,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提倡垄作或选择坡地种植。⑤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苗期宜少施氮肥,开花结果期适当增加施肥量。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性: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磷钾肥作基肥,苗期少施氮肥,花蕾期加强追肥,对促进菜椒旺盛生长、预防早衰、减轻病害发生,具有极其明显的作用。⑥宜采用滴灌或浇灌,严禁大水漫灌。棚室栽培时使用无滴膜,减少水滴产生。科学灌水、控水:因菜椒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棚内温湿度呈正相关,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发生流行越重。棚室前缘及棚内低洼处、滴水处往往形成发病中心。因此灌水要及时适当,定植后要浇足定植水,缓苗发根时,要适当控制水分,促根深扎土层,盛果期要充分供水。避免大水漫灌,严禁灌后积水,注意通风。

  (2)物理防治:育苗前,将种子用55℃温水浸泡30分钟。

  (3)药剂防治:①种子先经52℃温水浸种30分钟或清水预浸10~12小时后,再用1%硫酸铜液浸种5分钟,捞出后拌少量草木灰。②用72.2%霜霉威水剂、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浸种12小时,或用高锰酸钾500倍液浸种30分钟,或用10%福尔马林溶液浸泡30分钟,药液以浸没种子5~10厘米为宜,捞出水洗后催芽即可播种。③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消毒。④沿用旧苗床育苗时,苗床用1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8%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20~150克/公顷与细土60~75千克混拌均匀,播种时用药土的2/3垫种,1/3盖种。⑤在定植前8天,用70%五氯硝基苯3~4克/平方米进行土壤消毒,消毒后用塑料(9285,30.00,0.32%)薄膜覆盖7天,以提高消毒效果,定植前1天揭膜通风透气,以免引起药害。⑥发病初期用50%氟吗锰锌(施德益)900克/公顷,或68%精甲霜·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1500~1800克/公顷,或12.5%氟啶胺(福帅得)悬浮剂375~450毫升/公顷,或12.5%韩乐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克/公顷,对水喷雾。每隔7~10天喷~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