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症状识别:因病菌侵染的部位和环境条件的不同,田间症状有所差异,通常有3种类型:第一种莲座期植株晴天中午外叶萎蔫,早晚恢复,持续几天后,病叶叶柄基部腐烂,瘫倒平贴地面,露出叶球,俗称“脱帮”;或者植株根茎底部组织腐烂,最终心髓腐烂,流出灰褐色黏稠物,病株一触即倒或叶球用手一揪即可拎起,俗称“烂疙瘩”。第二种病菌从叶帮基部伤口侵入,形成水浸润区,后变为淡灰褐色呈黏滑软腐状;第三种病菌由叶柄或外叶边缘侵入引起腐烂,干燥时烂叶干枯呈薄纸状紧裹住菜球,俗称“烧边”;或由叶球顶端伤口侵入引起腐烂,叶球内外叶良好,只是中间菜叶自边缘向内腐烂,俗称“夹心烂”。软腐病的特点是柄部黏滑软腐,同时产生硫化氢恶臭味,区别于黑腐病。软腐病在储藏J期间可继续发展,一般从伤口处开始发病,自外部叶片或叶帮基部向里扩展,造成烂窑,窑藏的大白菜带菌种株,定值后也发病,致采种株提前枯死。
2、发病条件:软腐病的病原菌多从植株的伤口侵入,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自然裂口、虫伤、机械损伤及病伤等,均可被侵染。大白菜苗期愈伤能力强,木栓化作用发生快,而莲座期以后愈伤能力减弱,因而软腐病多在莲座期后严重发生。昆虫取食造成大量伤口,成为软腐病病原菌侵入的重要通道,因而害虫发生多的田块,软腐病发生也重。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原菌繁殖与传播蔓延,由于雨水多能造成叶片基部浸水,使之处于缺氧状态,伤口不易愈合,所以当大白菜包心后久旱遇雨,软腐病往往发病重。地势低洼,田间易积水,土壤含水量高的田块发病重。在大白菜体内潜伏的软腐病病菌,在储运期间可通过与病株接触或从伤口侵入而引发软腐病。储藏期间的冷害冻伤,也是病菌侵入的重要门户。若储藏期间缺氧,发病更重。
3、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耐病品种:不同品种的愈伤能力强弱不同,直立型、青帮型的品种愈伤能力较强,而愈伤能力强的品种软腐病发生较轻。
(2)种子消毒:①温汤浸种。先将种子用冷水浸润,再放于50℃温水中浸20min,捞出后用冷水降温再催芽播种。②高温干热消毒。干燥种子60℃干热灭菌6h。③生物、化学药剂浸种。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h,或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1.5h。④化学药剂拌种。用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4%拌种。
(3)农业措施:适期晚播,避免因早播造成包球期的感病阶段与雨季相遇;改良土壤。每亩使用消石灰150kg,分l-2次撒施,可调节土壤pH值,抑制病菌繁殖,提高作物抗病力;避免连作,重病地块进行两年以上轮作,与豆类、麦类、水稻等作物轮茬。清除田间病株残体,精细翻耕整地,暴晒土壤,促进病残体分解;施足腐熟粪肥,及时追肥,使菜株生长健壮。灌水要浅灌、勤灌,切忌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多雨地区应高垄或高畦栽培;及时防治地蛆、黄条跳甲、菜青虫、小菜蛾等其他害虫,减少害虫伤口。发现病株后及时挖除,病穴周围撒石灰消毒。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拔除病株,病穴及四周撒少许熟石灰可有效防止病菌传播。同时应及时喷药防治,喷药要周到,特别要注意喷到近地表的叶柄和茎基部。有效药剂有90%克菌先锋3000-5000倍液;1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70%敌克松500-1000倍液;20%噻菌铜600倍液;新植霉素4000倍液。重点喷洒病株基部及地表,使药液流入菜心效果为好。一些白菜品种对铜制剂和链霉素、新植霉素等较敏感,要注意防止药害。
大白菜软腐病又叫腐烂病,田间发病多从包心前期开始发生,一般是外叶基部先出现水浸状的淡黄色病斑,逐渐扩大呈黄褐色而腐烂。属于细菌性病害,多雨低温容易发病,另外黄条跳甲、菜蝽、菜粉蝶等害虫危害后造成伤口,也有利于病菌的侵入。防治方法:(1)施用生物型有机无机复混肥,利用有益菌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健体栽培,增强植株的抗病性。(2)及时防治虫害(包括地下害虫)。(3)从莲座期开始勤查病情,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300倍福尔马林液浇灌病穴灭菌。(4)发病初期,用天达2116(叶菜专用型)+96%毒死蜱1500倍+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或者是20%龙克菌600倍或47%加瑞农800倍)7天一次,连喷2-3次。
上一篇: 王不留行有哪些利用价值?
下一篇: 脱贫攻坚“两个确保”目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