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拉丁学名:Ostrinia nubilalis)是玉米的主要虫害,属于鳞翅目、螟蛾科动物,可发于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使受害部分丧失功能,降低籽粒产量。玉米螟适合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育,冬季气温较高,天敌寄生量少,有利于玉米螟的繁殖,危害较重。玉米螟的危害主要是因为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等。
老熟幼虫,体长25毫米左右,圆筒形,头黑褐色,背部颜色有浅褐、深褐、灰黄等多种,中、后胸背面各有毛瘤4个,腹部1~8节背面有两排毛瘤 前后各两个。均为圆形,前大后小。
成虫黄玉米螟褐色,雄蛾体长10-13毫米,翅展20-30毫米,体背黄褐色,腹末较瘦尖,触角丝状,灰褐色,前翅黄褐色,有两条褐色波状横纹,两纹之间有两条黄褐色短纹,后翅灰褐色;雌蛾形态与雄蛾相似,色较浅,前翅鲜黄,线纹浅褐色,后翅淡黄褐色,腹部较肥胖。
上一篇: •蔬菜药剂灌根注意事项
下一篇: 引起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