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然分布
鱤鱼是江河、湖泊里的凶猛鱼类,分布甚广,我国自北至南的平原地区各水系皆产此鱼。我国除西北、西南之外,从北至南平原地区的水系中皆有分布。
二、形态特征
1. 躯体:它的身形如梭,体色微黄,腹部银白,背鳍、尾鳍青灰色。体细长,稍侧扁,腹部圆,无腹棱。体长约80厘米,最大者可达2米,重可达60公斤。
2. 头部:头尖长。吻尖,呈喙状。口大,端位,下颌前端正中有一坚硬突起与上颌凹陷处相嵌合。无须,眼小,稍突出。下咽齿3行,齿末端呈钩状。
3. 鳍条:背鳍Ⅲ9~10,很小,起点位于腹鲭之后。臀鳍Ⅲ10~11。尾鳍分叉很深。背鳍、尾鳍青灰色,
4. 鳞片:鳞片:鳞细,侧线鳞110~117。
5. 雌雄鉴别:同龄鱼中雌鱼比雄鱼大。二龄的雄鱼就可以挤出精液,雌鱼胸鳍没有珠星,雄鱼胸鳍手摸有粗糙感。
6. 变异品种:
7. 同类品种:
三、生活习性
1. 栖息: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上层,游泳迅速,行动敏捷,也是大型的淡水经济鱼类。
2. 适应环境:在淡水水域中生存的鱼类。在冰下只要达到水深超过1-2米水域匀能越冬。生存水温1-35度,摄食水温16-32度,最适水温22-28度。溶氧4毫克以上。
3. 食性:是一种主要以鱼类为食的典型的凶猛鱼类,幼鱼从江河游入附属湖泊中摄食、肥育,秋末以后,幼鱼和成鱼又到干流的河床深处越冬。
4. 生长:生长迅速,一龄个体体重在1.0—1.5千克之间,两龄个体3.5—5.5㎏,三龄个体7.5—11.0㎏,四龄个体可达15.0-20.㎏。性成熟以后,体长还在持续增加,最大个体长达2米,重可达60千克。
四、繁殖特点
1. 性成熟年龄:雌鱼为3-4龄,雄鱼为2-3龄,成鱼于4-6月在江河激流中产卵。通常雄鱼三龄达性成熟、雌鱼四龄性成熟。
2. 繁殖季节:野生状态下,亲鱼4-6月产卵,华东地区人工繁殖一般在5月上旬进行。
3. 卵子性状:鳡鱼卵为漂浮性卵,吸水膨胀后要随水漂流完成发育。
4. 怀卵量,体长一米的成熟雌鱼怀卵量可达50万粒。
上一篇: 生态养猪的基本模式?
下一篇: 苋菜黑斑病的防治措施?